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武汉艺术生态评点:这里不缺艺术家,缺的是什么?

2009-08-08 12:54:1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杨琳

   近日,在湖北省艺术馆和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合作举办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收藏展《回溯与探索》上,记者采访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刘明。他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他说:“武汉从来都不缺乏好的艺术家,但艺术生态并不完善,很多层次出现空档。然而,也正是这种缺失让我们看到了机遇。”到底是怎样的机遇呢?

  整个七月,湖北省艺术馆三楼的连续四个展厅都在展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收藏展《回溯与探索》。展览共展出了70余位艺术家的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近80件作品。

  收藏展成惯例年度举办

  1993年,彭德、鲁虹和刘明三位艺术评论家共同主持出刊《美术文献》杂志;2003年,刘明作为主创者之一创办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刘明介绍,这次展出的近80件作品都是从1993年《美术文献》杂志创刊到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成立以来所收藏的近500件藏品中精选而来,其中既有一批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乃至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艺术家们代表性的作品,也有一些活跃的年轻艺术家实验、探索性的作品。他说:“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我们作为专业艺术机构视角下湖北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整体面貌。”他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就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收藏展,但并非以陈列的方式展示以往的藏品,而是向观众呈现他们每年最新收藏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观察到,展出的70%藏品都是2003年以后的创作。刘明坦言,这是他们的有意而为,即重点展示艺术中心成立以来所关注并收藏的具有相当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如王衍茹、龚剑、郭鸿蔚、李小松、李继开、陈波等人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土艺术家。

  他说:“实际上,这也是在展现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核心主旨,即关注并支持本土艺术家,尤其是年轻的、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作品,为他们提供展览展示及作品推广。”刘明特别强调,《美术文献》杂志和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目前是完全独立运营,虽然同出一脉,但定位不同,杂志是关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艺术中心则更关注本土。

  立足湖北本土,关注新人新作

  刘明指出:“武汉从来都不缺乏好的艺术家,但艺术生态并不完善,很多层次出现空挡。然而,也正是这种缺失让我们看到了机遇。”

  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也表示,85时期之后的湖北武汉,从来不缺少艺术家,艺术家们来来往往,却始终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将他们牵引到这里。他说:“在这个来来往往的城市中,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或许是一个较为执着的见证,这个见证恰好反映出一个艺术机构在特定时期与地域的作用。他们对湖北本土年轻艺术家的关注与推介,活跃了艺术生态并不十分理想的湖北艺术界;其对艺术品的收藏与展示,也为一个时代的发展历程留下了点点历史的印迹。”

  这里从不缺艺术人才

  武汉,拥有从唐义精到唐一禾、杨立光,再到尚扬、唐小禾、程梨,之后又出现李全武、周向林;再接下来有石冲、曾梵志、魏光庆、李邦耀、袁晓舫;还有曾在武汉工作并做出贡献的徐芒耀、王广义以及一直驻留武汉的冷军等在中国乃至国际艺坛上具有影响力的众多艺术家;还有陈波、李继开、徐文涛、龚剑、李郁等一批后起之秀。上世纪80年代,武汉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然而,作为一个拥有80年美术教育优良历史和艺术人才辈出的重要地域,武汉却始终因为缺乏完整且具有活力的艺术生态而与活跃的艺术市场无缘。不过,这种缺失恰好是那些一直驻扎、留守或长期关注、热爱武汉这片艺术故土的专业人士的巨大机遇。

  今年7月31日,《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9》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聚焦湖北、湖南两省从85时期至今的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以及两省涌现出的大量当代美术创作团体和在野力量具有份量的艺术创作成果。

  2008年12月26日,武汉美术馆开馆展《互动——2008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同样也是以武汉籍以及曾经生活工作在武汉的艺术家们为主题。

  再追溯到2007年10月9日,《美术文献》杂志策划的武汉2007第二届美术文献展,让海内外艺术界人士亲眼并系统地目睹了从1985年至今的大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实力。

  同年9月22日,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李小山亲自策划和筹办了一场主题为“武汉!武汉!”的当代艺术邀请展。展出了来自武汉的10位艺术家的近40多件作品,既有傅中望、魏光庆、史金淞这样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拥有相当地位的艺术家,又有徐文涛、陈波、李郁、龚剑等新兴的后起之秀。当时李小山就曾这样说:“早在80年代,武汉就是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出现了很多具有批判和实验精神的前卫艺术家。虽然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出国就是移居北京、上海等地,但仍然有众多重要的艺术家留守。这些艺术家的存在和创作以及在他们的带动下兴起的新锐们将会让武汉当代艺术之‘火’再次燃起。”

  毋庸置疑,武汉的艺术教育是比较发达的,除了湖北美术学院,还有华中师大美术学院、中南民大美术学院、武汉大学艺术系、以及其他众多大学中的设计与艺术学院。另外,还有湖北省美术院和武汉画院这样的创作机构。

  种种事实和学术界的评论都说明,湖北武汉是一个从来都不缺乏好艺术家的具有优良艺术教育体系的重镇。而这一点也恰恰也是武汉能够如此吸引海内外艺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NextPage]
   生态缺失也有机遇

  然而,除了城市本身的经济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外,刘明指出,武汉没有北京和上海那样完整的艺术生态链也是武汉艺术市场暂时无法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武汉缺少专业的画廊、博览会;没有类似北京的798艺术区、宋庄、草场地以及上海的M50等艺术家聚集地或创意园区;也没有类似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等具有活力和自主的民营当代艺术馆。即便是国有美术馆如湖北省艺术馆和武汉美术馆也都不过刚刚建成。

  这一切都不可回避地告诉大家,武汉虽然早在85时期就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创造历史,但是现在除了还拥有大量的艺术家创作力量之外,其他促进本土艺术家发展的环节都是缺失的。“当然,这也是我们当年创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重要原因和考量。所以,2005年我们曾经考虑迁址北京,但很快就打消了念头。”

  立足武汉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

  刘明坦言,《美术文献》杂志十多年来的专业累积为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艺术中心目前主要有四大功能:第一,媒体与出版,包括《美术文献》杂志和艺术家画册的出版;第二,收藏与档案;第三,新空间项目,即关注湖北本土艺术家,为他们提供作品展示、推广和销售的机会;第四,则与美术馆的功能相似,即推出一些公共教育和培训项目。

  他承认,目前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的角色和功能的确还比较复杂。“但这是在武汉艺术生态比较缺失下的特殊状态。”他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将不断优化机构结构,这两年来杂志与艺术中心在运营上早已分离,由此保持杂志的公正性和学术性;而艺术中心更多承载的是展览、推介和经营活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当代艺术馆。”

  他表示,希望美术文献艺术中心目前的复杂状态能为缺失的武汉艺术生态做一些推进的工作。而湖北省艺术馆和武汉美术馆的落成,以及湖北美术学院的伫立,都将是武汉未来在中国美术史上占居重要地位的保证。

  2007年11月,湖北省艺术馆正式开馆;时隔一年后的12月,武汉美术馆也落成了。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两座美术馆的建成,这对于武汉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大事件。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说:“这两年,由于两座艺术馆的落成,关注艺术,走进艺术馆看展览的人越来越多。武汉的民众已经开始注重吃、穿以外的精神享受。”

  武汉美术馆策展人刘宇表示,两馆的落成正在改变武汉的艺术生态,武汉的整体艺术氛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不可否认,公共艺术空间对于艺术市场的推动是非常大的。傅中望也表示,武汉当下的环境,对于艺术馆来说,比过往任何时候都要好。他说:“我们艺术馆这两年来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展览,由此影响并带动武汉地区的艺术创作热情,从而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他透露,明年湖北省艺术馆将推出以“20世纪湖北美术”为主题的大型陈列展,将对武昌艺专前后100年的湖北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进行调查、研究并展出。由此,全面呈现湖北这个地域的艺术发展历程,这对于湖北艺术创作、教育和美术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傅中望告诉记者,他们还将重点进行原创艺术大展和当代艺术家个展的策划。所谓原创艺术大展,就是类似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这样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国际性大展。

  当然,他指出,作为国家美术馆,更大的责任还是进行公益性地艺术教育、传播和推广,由此提升公众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享受。同时,各项展览的举办也提高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热情和积极性,扩大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推动武汉艺术生态的完善。

  他说,目前武汉缺乏艺术市场主要还是经济问题。没有画廊,没有市场,有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就激发不了艺术家创作的热情。就如同所有美术馆现在面临的收藏难题一样,不只需要钱,更需要时间。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