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姗姗
以精密的描写力及独特幽默著名的山口晃(Akira Yamaguchi),于2008年底起,在位于京都近郊的朝日啤酒大山崎山庄美术馆推出个展。对于日本当代艺术有某种程度了解的观众,一定对山口晃的作品不陌生;曾经到日本购物血拼的买客,也一定曾在百货公司或购物区看过他的作品。除了在美术馆或者艺廊之外,他的作品也经常出现在日本的日常生活当中——那可能是百货公司的年终大甩卖会场海报、或是新闻报纸连载小说的插图、也许是六本木森大楼展望台的俯瞰图,甚至是居酒屋中朝日啤酒的20周年纪念海报。
质疑历史的当代画师
从小喜欢涂鸦的山口晃被问及其创作理念时,从不讳言他其实只是纯粹喜欢画画,比起许多艺术家习惯以难解的艺术理论、翻译外来语汇来说明作品的理念,山口晃的作品显得更为直接、平易近人,即使是初次观赏的观众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乐趣。
1969年出生于东京的山口晃,1996年在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结束学业之后,与会田诚(Makoto Aida)、坂口博纪(Hiroyuki Sakaguchi)等艺术家组成「KOTATSU派」(注1),以平面绘画与装置等多种面貌呈现作品。事实上,这个派别并没有特殊的理念与目标,艺术家们在创作之余,体认到日本国内艺术创作环境的矛盾与限制,便以虚设的名义组成了这个虚构的艺术流派,反映出这一群艺术家对于日本当代社会抱持一种讽刺与荒谬的调侃态度。
在全面西化的明治时期,西洋油画技法材料传入日本,当时以油画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与美术制度起步,为了与所谓「日本画」的传统水墨胶彩画等做区别,象征西方文明的油画被称为「洋画」;这段东西洋文化开始混杂的时期,也被定位为日本近代美术的开始。然而,对于山口晃而言,日本的美术史是否真的必须要藉由模仿西洋的油画,才能进入所谓「近代」(Modern,中文为「现代」)呢?对于目前既定的历史观抱持着怀疑态度的他,为了体验明治时代画家们对于油画传入日本时的感受及行为,开始尝试以油画颜料绘制所谓日本传统的题材。表面上乍看是传统日本画作品,事实上却是以油彩与水彩两种颜料绘制在油画画布上。
对于山口晃而言,洋画与日本画并非绝对的两元对立,虽身为日本人,但他也不因此就特别了解日本的传统。出生于1969年,比起日本美术史,他更熟悉的是进入高度经济成长时代,生活周遭的漫画和卡通,以及逐渐兴起的电动游乐器。因此,一个喜欢涂鸦的少年甩开传统的包袱,开始了他独特又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
以精密描写为主的山口晃,经常采用的画面形式是所谓的「洛中洛外图」── 在室町时代(Muromachi period)到江户时代(Edo period),精细描绘京都的市街(洛中)与郊外(洛外)情景之绘画,大多以屏风形式呈现,其详细地记录了当时武家与庶民的生活与都市建筑景观。日本美术史上最著名的洛中洛外图,非16世纪中期狩野永德(Eitoku Kano)画的《上杉本洛中洛外图》莫属。(注2)当时掌管京都的织田信长(Nobunaga Oda),命令狩野永德将自己所拥有的城堡与土地描绘成金碧辉煌的豪华屏风画,并将送给其军事上的对手上杉谦信(Kenshin Uesugi),此举在无形之中夸示了自己的地位与权势,其政治意味远远高过作品本身艺术鉴赏的功用。
[NextPage]
时代转变,场景从16世纪中期的京都转换到21世纪的巨大都市东京,独裁者的身影与象征权力高峰的城堡已不再,出现在画面中的是象征资本主义的高楼大厦。在这密集狭小的土地上,汲汲营营生活的人群从未消失;即使改变了服饰与发型,居住的建筑与交通工具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但生活却依然延续着,人间悲欢喜乐也从未中断过。我们在山口晃的作品中,确实地感受到当代日本都市生活的声息。
正如前述,他的作品出现在生活周遭,不受限于美术馆与画廊,在百货公司、大学、居酒屋出现的作品,彷佛同时也是日常生活的再现,只是多了画家本身的幽默与无限的想象力。例如在《大山崎交通乃图》画面中,传统历史与摩登现代交错,穿着和服、顶着传统发型的人群,与踩着高跟鞋、穿着迷你裙的女性在东京的街道上错身而过;古代贵族所搭乘的马车、花轿,与丰田、奔驰汽车同时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这一切彷佛时空错乱,却也带有一丝丝科幻气氛,融合了传统日本要素与当代都市景观的画面,其丰富的人间百态让观众凝视作品且驻足流连。
山崎的田野调查
在这次的展览当中,山口晃的精密描写与幽默不变,态度却多了一分认真与诚恳。为了本次展览,艺术家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调查访问,并以山崎这块土地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新作。整场展览像是艺术家的当地田野调查报告,同时也像是艺术家与当地居民及土地的对话集。
朝日啤酒大山崎山庄美术馆原本是企业家加贺正太郎(Syotaro Kaga)于大正时期所建,之后又于昭和时代增建为一西洋式别墅。1967年之后,本建筑物自加贺手中转移为他人所有,其后所有者陆续改变;进入1990年代之后,某不动产商计划收购本建筑与其周边的土地,欲将其改建成高楼大厦。然而爱护这历史建筑物与土地宁静之美的当地居民发起反对运动,最后由朝日啤酒(企业)、京都府政府及大山崎町地方行政(政府)共同合作保留,并修缮老化的建筑物,于1996年以美术馆的面貌重生,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
室内的装潢与摆设皆还原大正时代之气氛,厚重咖啡色色调窗户的玻璃彩绘、家具的样式等等对于细节的执着,让来访者感受到当时主人的品味与对空间的高度要求。而与本馆有极大对比的新馆,则是由安藤忠雄(Tadao Ando)所设计的混凝土圆形建筑物,从本馆延伸出的长形走道空间,将观众带领至圆柱形地下展示区域,是一摩登极简的空间。山口晃的作品便是在如此特殊的环境下展出,但平面作品要如何与这样特殊的艺术空间调和达到平衡,则成为艺术家与策展人最大的难题。
山口晃的异想世界
经过缜密的规画之后,终于以完美地保持馆内原有独特气氛,又不致让作品显得突兀的方式展示呈现。进入会场,迎接观众的是三幅历史人物画,明智光秀(Mitsuhide Akechi)、丰臣秀吉(Hidyoshi Toyotomi)与千利休(Sen No Rikyu)的挂轴。山崎曾经是日本历史中群雄相争天下的战役地点,而与此战争有密切关系的三人,在山口晃的笔下彷佛又再次重现江湖。紧接着的展场则是展示了与此战役相关的《土民图》、《最后的晚餐》、《摩利之天图》等。如此具历史性的题材,却在画面中出现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卡车、机车与开瓶器等当代生活用具,处处展现了艺术家的奇想。
进入新馆之后,映入眼帘的是莫内(Claude Monet)的油画作品《水莲》(Water Lily),画作正下方却挂了一个日式吊帘,原来这个吊帘(日文「垂帘」(Suiren)与水莲(Suiren)的日文发音相同),也是艺术家小小的幽默。而环顾整个展览会场,发现墙上打了许多四方型的灯光,却没有任何作品,再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山口晃以灯光投射做为画框,将墙壁上水泥的颜色深浅变化想象为画面,这也是日本文化当中所谓的「见立」(mitate),也就是将类似的事物做联想之行为;在乍看下空无一物的展场当中,却暗藏许多玄机,许多不曾注意的细节因山口晃的点出,让原本平淡的灰色基调水泥墙,顿时出现许多有趣的画面,有如一幅幅当代水墨绘画。而以电线杆为主题的一系列素描,也再次展现艺术家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和捕捉事物的精准度。而漫画部分则记录艺术家观察山崎的过程,除了纯粹阅读漫画的乐趣之外,也让观众身历其境地与艺术家一同认识山崎这个小城市。
离开展场,回到现实世界,走到山崎车站计划转乘新干线回东京,却发现茶道大师千利休所设计的茶室「待庵」(注3),居然就静静地伫立在车站前。这个被定位为国宝,两迭大小的茶室并不需爬山涉水,如此就能轻易找到;这一刻,我突然领悟到,也许这正是山口晃想告诉观众的话:「历史与传统并不遥远也不陌生,它就活在当代,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只待你多一分细心观察!」
注1:KOTATSU意指日本的暖气矮桌,是冬季时节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保暖道具。
注2:日本米泽市立上杉博物馆收藏图。
注3:待庵(Ta-An)是位于妙喜庵中的茶室,是唯一被认定为千利休所设计的茶室建筑,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茶室建筑物,属于数奇屋(Sukiya)建筑的原型,于1951年被指定为日本文化财制度中的国宝。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