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琳
一个是已经走过15年风雨历程的《美术文献》,一个是刚刚于2009年1月创刊的《艺术时代》。他们走的都是学术道路,且不论是老还是新,学术还是不学术,至少他们都认为,市场的好与坏与他们无关。或许,市场不好了,还能让学术更加冷静和备受关注。
我们不受市场影响
一直驻扎在湖北武汉的《美术文献》杂志发端于1985年美术新潮时期,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可谓风头正起。1993年,由彭德、鲁虹和刘明三位著名艺术评论家共同主持出刊,是一本传播与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刊物。杂志全面关注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家与艺术现象,每辑设立学术主题,为研究和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积累文献性资料,杂志策划、主办了两届美术文献展,并策划、出版学术论著、艺术家画册等。
现在,三位杂志创办人只剩下刘明坚守着阵地。对于这次经济危机是否对他们的杂志有影响?他表示,完全没有感觉。他说:“一方面,我们是在远离市场的2级城市——武汉,这里从来就没有市场,何来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从开创之初就不是因市场而起,追求学术和艺术推广才是我们的根本。”刘明指出,从一开始《美术文献》就是要走一条长远的路,无论艺术市场好还是不好。他说,《美术文献》每年70万-80万的运营费用靠目前的广告和发行已经足够维持,就算没有了广告,出版社和两家私人企业的股东组合也会让杂志稳定地走下去。“15年来都走过来了,更何况是今天呢?市场再差,都不会影响到我们。”
危机不抵触学术
如果说,15年的历程足够让《美术文献》敢有此话。那么,刚出炉的《艺术时代》何来信心呢?
作为创始人的王南溟,不仅是国内知名策展人和评论家,现在又具有了第三重身份——出版人、媒体人。他告诉记者,其实《艺术时代》是之前他接手的《美术焦点》学术思想的延续。由于种种原因《美术焦点》于2008年11月遭遇停办,他和他的编辑队伍与《美术焦点》投资人也散了伙。此时,恰逢在香港注册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的投资人。该投资人提出愿意以每年200万的资金来办本杂志,并认可王南溟之前主持的《美术焦点》的风格,既以前沿性思考为主旨,以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学术研究为主体,同时增加对评论进行评论和对批评进行批评的力度。
王南溟说:“金融危机对学术而言是没有抵触的。当危机到来,市场冷静下来的时候,对于评论和学术的报道就更加重要。”
如今,《艺术时代》在仅仅筹备1个月后,其创刊号就已于1月1日出刊了,到底它的前途将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