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法
去年我被邀参加教育部社科委主持编写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中关于艺术学的撰写,由于所写内容所要求学术性和整体性,自己不得不面对庞大的资料,虽然最后勉强交了差,但心中留下了不少的困惑。今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仍继续邀我写艺术学部分,于是去年的困惑又围绕着我。这里,且把困惑问题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提出来,供学界讨论。
一,艺术学:在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中绞缠
要写艺术学,首要的问题是要清楚,什么是艺术学?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这样的:
在“文学”这一学科门类中,有四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在艺术学中有八个二级学科: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电影学、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设计艺术学。
这八个二级学科就构成了我所要写的艺术学的内容范围。熟悉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按照历来的理解,艺术首先是八大艺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戏剧这六在古典门类,再加上后来出现的电影(第七艺术)和电视(第八艺术),然后加上小一些的艺术门类,如舞蹈、书法、工艺等。这里的“小”一是指在学术体系上的地位(如舞蹈),一是指的非世界主流的本土文化中的门类(如书法)。以八大艺术为基础的艺术内容呈现的是一个知识体系。它是按照知识的本性来进行分类的,是由历史形成的一个学术共识。只要你写一本关于艺术概论的著作或教材,就会按照这一艺术的知识体系来写。而前面讲的专业目录上的体系,是建立在教育体制上的学科体系。在高校机构中,对艺术学的设置,要考虑到(1)社会对现实的操作性需要(数量规模)和(2)各艺术门类与其它学科的实质联结,这样文学与其物质载体语言结合构成语言文学(包括中文和外文)的一级学科,建筑与其宠大的技术内容一道构成建筑一级学科,(3)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一种苏俄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建筑中其最可定量分析的技术性被提升出来作为其学科本性,从而使建筑分入工科学科,[1]这样中国教育制度中的学科体系里的艺术学,就是排除了文学和建筑之后的其它艺术门类的总合。具体就是上面所列出的艺术学一级学科及其属下的八个二级学科。这一学科结构也包含着学理与现实两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如艺术设计学最初由原中央工艺美学的实际情况而来,但近年来设计的社会需要日益增大和世界学科背景,成为一个交叉性较强的学科,散布在各个学科群之中,基本上与工科里的工业设计相并置相配合。舞蹈学本来是一个小学科,因北京舞蹈学院的实际情况而来,从而单列为二级学科,人们会问,书法为什么不成为二级学科,而只是美术学下的一个方向,因为没有专门的书法学院,不必特殊照顾。第三,这一学科设置的更深的背景是共和国以来,文化总体对知识的划分相关,比如,文学要专门的作家协会,与文联平级,建筑与建设部相关联。
总而言之,艺术学在现实上,有两个不同的分类体系,一是知识体系,一是学科体系。作为知识的艺术学在学科体系被分裂了,但它又在艺术概论的写作中被弥合起来。但是人们,特别是管理者和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在知识界和教育界不断高喊和大力推进学科建设的时候,这一混乱造成了实际上不利于学科建设的危害,人们往往把学科体系误作知识体系。从而在教育上形成了概论混乱。比如,开艺术学的学术会议,本来应该是以知识体系为主的,但在主会者与开会者心中,想到的都是一个学科体系的圈子。教育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围绕着学科体系来定义艺术学了。
二,艺术学专业目录上的概念混乱
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的艺术学,上属文学门类,下有八个二级学科,但二级学科里,又有一个艺术学,这里呈现了一种混乱。二级学科中,全都是“学”,这里又呈现了一种混乱。这一节专讲前一个混乱。
艺术学属于发学位证书要出现的文学门类,一个学绘画的美院学生,拿一个文学学位证书,好像有点“那个”。2005年9月26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同发起的“艺术学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全国艺术理论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召开,主管部分领导和艺术学界领军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上,除了相关的学术问题(艺术的起源、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艺术学的学科定位等)外,主要的是在“艺术学一直作为一级学科而从属于文学门类”这一已成学术构架的讨论中,“对将艺术学科从文学里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的提法形成了共识。”[1][2]这呈现了一个学科体系重新命名的一个迹象。然而,艺术诸科属于文学门类,从清末教育体制和学术体制改革时就是这样的命名。何以如此,在于作为各相关学科的文学门类中的这一“文学”不是后来我们说的以小说、诗歌、剧本合一的文学,而是在文化中具有文彩之学,中国是一个重文的文化:日月星天之文,山河动植,地之文,文人、文字、文采、文章、文化……因此,作为统帅艺术诸学的门类名称的文学,不是艺术之一的文学。乃是在诸艺术学科之上的“文”之学。正如西方literature(文学)一词在现代性之初,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学,而是广义上的文化一样。《共产党宣言》中讲的“世界文学”一词,就是用作广义“世界文化”。但现代汉语演变至今,“文学”一词的广义内涵业已消残,但又还没有一个新词,可以概括文学、语言、新闻、艺术诸科,因此,艺术的独立与否,还须讨论,但如果还用文学门类,一定要加上权威的注释,方既显历史的承传,又呈用语的古典,还要理解的周全。
[NextPage]如果说,艺术学之上的文学还有其道理,那么,一级学科艺术学下面还有一个二级学科艺术学。就没有道理。这就像父亲与儿子同用一名,楼下叫人,不知道是叫儿子还是叫父亲。无论二级学科叫艺术学有多少理由,在一个有层级的目录,上层与下层同名是目录学的大忌,造成运用上的不便,你与我讲艺术学,我真的不知道你说的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为什么不叫艺术理论呢?因为在出台97年专业目录之前,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理论论证是:艺术学包含艺术原理,中外艺术史,艺术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分类学,比较艺术学,艺术文献学,艺术教育学,民间艺术学等三级学科。[3]这里,除了艺术史之外,其它都可以纳入艺术理论之中。把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都纳入艺术学之中,从学术思路和学术传统来说,是延续的苏联模式。苏联思维的套路,正如文学学(被中国翻译成文艺学),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统一,艺术学是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的统一。但这一统一是建立在以论统史上的。苏联理论是把俄罗斯传统加上西方传统之上,因此,它写的文学学和艺术学都可以把一个文学史和艺术史包在其中,而中国人写文学学和艺术学,一个光辉而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艺术史无法从体系上进来,因为在本质上与西方为主线以苏联为顶峰的文学史和艺术史不相合。于是中国人学苏联的文学学,写出的是一个只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体系,学苏联写艺术学(概论),写出的也是一个只有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体系。如果放弃苏联模式,艺术史就可以放到艺术理论中。从而解决学科命名上的问题。当然这里还有更原则的问题在其中,且放到后面再讲。这里,先讲一个与学科目录紧密相关、同时又与教育体制紧密相关的问题——
三,艺术学:“以学为上”对教育实现带来的混乱
前面讲了,艺术学有两个体系,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应该是面对教育实际的,但由于缺乏区分这两个体系的自觉意识,也把学科体系误作知识体系,从而用一种知识体系的方式去结构学科体系。造成了教育体系在管理上混乱。本来,在教育上,艺术学科与中文学科不同,中文学科没有创作,全是研究,一进文学院,院方就告诉你,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而艺术学科,主要就是培养创作人员。因此艺术学科是两大部分,一是创作,二是研究。1990年的《学科、专业目录》反映了艺术学科所包含的这两方面的实际:
一级学科艺术学下面有二级学科18个:1音乐学(含:音乐教育);2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音乐表演艺术(含:指挥、键盘乐器、管弦乐器、中国乐器、声乐);4美术学(含:美术教育、民间美术研究);5绘画艺术(含: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6雕塑艺术;7工艺美术学;8工艺美术设计(含:陶瓷设计、染织设计、装璜设计、书籍装帧、服装设计、装饰绘画、装饰雕塑、金属工艺、漆工艺);9环境艺术;10戏剧学(附:戏曲学);11戏剧、电影文学;12导演艺术及表演艺术;13舞台美术及技术;14电影历史及理论;15电影艺术及技术(含:电视艺术及技术);16舞蹈历史及理论;17工业造型艺术;18乐器修造艺术。
在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学术规范和学科建设的浪潮中,1997年的《学科、专业目录》一级学科艺术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减成如前面所提到的8个。该目录调整,有两个特点,一是合并同类,化繁为简;二是名称规范,逻辑清楚。在第一个方面,学术规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第二个方面,造成的问题也不小。这就是在一个“以学为上”的观念中,把一个具有两种性质的学科(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一律合并为“学”。学是什么呢?学只是研究,艺术创造的一面没了。教育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中把“艺术学”英译为“Art Studies”也反映出“学”这一词汇的内涵。对于中国教育体制中的艺术学科来说,学科不反映“艺术创作”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会造成教育方向上和实践上的误导。艺术院系的艺术学,主体是艺术(艺术创作),其次,才是关于艺术的研究。如果说,一个中文院系的标志性成就是份量的学术专著,那么一个艺术院系的标志性成就则为有分量的艺术作品。这一事实结构,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对,而一旦中国高校的评价机制,以学术性的“学”为主体来进行,把“学”作为主体,与艺术院系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但之所以符合又要这样做,这就与教育制度的另一重要原则相关联了。这就是教育体制中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现在的教育体制把一级学科授予权和博士点的有无和多少作为评价学术高低等级的一个标准。这在文学院系是可以的,本就是研究为主,在建筑院系也是可以的,本就工科以动手为主,而在艺术学科里,创作是一个体系,应该有一个技术级别,如几级画家之类,而艺术研究才是以研究论文获得学位。学术规范化运动覆盖到以创作为主体的艺术院校时,产生了严重的导向错位。而且,学术规范运动里的以技术性的量化指标为主导思想的以学科点的层级(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数量为尺度的学科评价方式,实施到艺术学(即艺术院校)上,错位就更为严重。
在教育体制中,学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知识体系意义上的学科,通过学科设置来建构一种学术体系,以服务于文化的宏大叙事;二学术管理意义上的学科,通过学科设置来进行知识管理。学术体系与学术管理有一致之处,也有不一致之处。具体到艺术学的问题上,当通过“学”这样一种命名来对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的时候,错位就出现了。
第一,从学科的管理层面,所有创作都纳入“学”,因此,中央美学的绘画、雕塑、书法中的所有院系,都纳入“美术学”这一学科,著名画家要招博士,只能在美术学的点上招。而美术学,来源于学,按照科学点的标准,其评价体系是“学”是看学术著作,通过学位也是看博士论文,一些错位问题由此而生。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舞蹈学院至今仍没有博士点,虽然在舞蹈上它是首屈一指的。
第二,从学科的学术层面,艺术学是“学”,评博士点和一级学科,靠的是由学术成就而来的学术论著,于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学的博士点,不是北京电影学院,而是北京师范大学,就电影艺术的实力来说北京电影学院远强于北京师范大学,但仅“学”来说,北师大胜出有其理由。由于“艺术学”一词在中国所具有的学科管理和学术本质的双重性质,使之经常在这二个方面来回游走与暗中换位,造了学术和管理的双重困惑。[NextPage]
第三,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一级学科成为评判学术等级的标准,而由1950年代以来的机构设置艺术院校是单科,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等。这意味着什么呢?一方面它们是各自学科中的最高峰,另方面又基本只能有一个博士点,很难申报一级学科。而且在博士点的数目上,也很难增大。因此今年的三个一级学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如果以有无一级学科或博士点的多少来评价学校水平的高低,就很难反映出艺术院校的实际水平,反过来,艺术院校的实际状况对以有无一级学科和博士点的多少为的评价体系对出了挑战。这三个一级学科意味着,三个学院都有了舞蹈学博士点,舞蹈艺术的第一名牌北京舞蹈学院还没有博士点,我想,用“学”的标准来衡量,近期也难有,因为舞蹈学院,像其它单科艺术院校一样,是以艺术创作为主体的。虽然从艺术水平看,北京舞蹈学院仍是舞蹈艺术上的第一,但从教育体系中以一级学科授予权,博士点的有无的标准看,它已经大大地落后了。
四,艺术学:“学”从何来?
现在回到前面讲的理论与历史之争的问题上来。1997年的学科目录,在艺术学科中,统一以“学”来统领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在关键词的使用上,暗含了“理论为上”的倾向。而且1980~90年代,艺术理论以“艺术学”为主词成为学界主流,不但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进入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而且97年目录把90年目录中本有的“艺术”与“学”的二分结构全部统一为“学”,呈现出“理论为上”的话语结构。理论为上是一种前苏联模式,与世界主流是有距的。学科目录中又有一种形式逻辑的分类观,表面上很整齐,实际上压抑了艺术学科的具体性和丰富性。且把美学著名大学的学科设置与我国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在对美国学院进行考察之前,要清楚两个基本东西。第一,“学”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21世纪以来,由中国历史学界提出的做学要“以史出论”,而不能“以论带史”的学术理念,得到了人文学界的普遍认同。从世界学界来看,前苏联是“以论带史”型的,美国则是“以史出论”型的。美国艺术学科之“学”是建立在“以史出论”基础上的。第二,学科的结构是应该按照几何式的形式逻辑化分的,还是建立在学科自身的具体性上。美国学院的艺术学科结构基本是属于后者。先看美国名牌大学与艺术学科相关的院系(所)设置:
哈佛大学:美术史和建筑史系(研究西方,伊斯兰和东方艺术与建筑),视觉与环境艺术设计系、设计学院、戏剧艺术系,音乐系(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理论,音乐创作)。
耶鲁大学:艺术史系(研究希腊、罗马、中世纪、拜占庭、伊斯兰、文艺复兴、巴洛克,18、19、20世纪欧洲艺术,非洲,美国非洲人,美洲,英国,中国,日本,前哥伦布时期艺术)、圣乐研究所,音乐学院,建筑学院,艺术学院,电影研究中心。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欧洲艺术,美洲艺术,伊斯兰艺术,北方文艺复兴艺术,意大利艺术与建筑,远东艺术),戏剧与舞蹈中心,视觉艺术中心,
康乃尔大学:建筑、艺术、规划学院,包括艺术史系(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艺术,特别关注非洲,欧洲、北美、日本,北美,南亚艺术),艺术系,音乐系,戏剧、电影、舞蹈系,设计与环境分析系。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欧洲艺术,近东艺术,东亚艺术,美洲艺术),视觉艺术系(创作),音乐系,电影与媒介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和考古学系、艺术系(含电影、美术、戏剧等)、音乐系。
斯坦福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包括艺术史,电影与媒介研究,艺术实践(创作)。
通过以上六所美国名牌大学的艺术学科设置,可以看出几点:
第一,美国艺术学科的“学”是以艺术史的方式显示出来,论从史出。由于史首先需要的是对事实的考定,因此,艺术史与考古往往是联系在一起,普林斯顿干脆就取名“艺术与考古系”,因此,中国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在美国(乃至在整个西方都是)叫“艺术史”。因此,西方的艺术学科基本没有中国式的艺术概论;而中国艺术学科的艺术概论,在西方属于“艺术哲学”,也叫“美学”是由哲学教授来讲的。从哲学的宏大叙事角度或纯粹思辩的角度讲艺术理论与学的角度即从史的实事求是的角度讲艺术,风格和讲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由艺术史知识而来的“学”,与由艺术创作而来的艺术是有区别的,所以哥伦比亚大学有美术史与考古系,以“学”为主,又有艺术系,以创作为主,斯坦福大学叫很明白地称为艺术实践(Art Practice)。康乃尔大学的艺术系在培养目标上写明了,“就是让学生成为艺术家。”[NextPage]
第三,在英语中,没有艺术学、美术学、电影学等各艺术学科的“学”的词汇,但有音乐学一词(musicology),因此音乐系是一个综合体,如哈佛大学音乐系,包括了历史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理论,音乐创作。第四,在学科的组合上,根据每一学校具体情况和艺术学科本身的具体性来的,没有一个机械的划分,而且特别强调了由学科本身而来的综合性,如耶鲁大学的电影学(Film Studies)就明说:“电影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体,关联到艺术史、民族文化、文学、文学理论、哲学、社会学,以及其它领域。”
以上这四点,其实集中起来是两点,一是“学”从何来造成了“艺术学”的存在方式的差异,二是从艺术学科的具体性来结构学科的分类形式。
中国学术的演进与中国文化的演进紧密相联,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演进,经历了三次大的转,一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学习西方,二是五四以后苏联影响的出现,在西方与苏联的双重影响里,中国选择了学苏,并在共和国前期成为主流,三是改革开放后的重转西方。以论带史的“学”是苏联模式的风格,这一风格影响了中国的几代学人,1990年代出现的把艺术理论命名为“艺术学”的潮流,就是在苏式遗风和中式创新的合力之中产生的。也正是在这一思维框架之中,以史出论的西方理论被看作“史”而不被看成“论”,从而一个应该引起对艺术学理论模式的苏西之争,未能展看,这对中国艺术学的制度设计非常不利。这是希望引起大学注意的。
五,学科体系中的艺术学:在整体性与具体性的矛盾之中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作为学科的艺术学,面临的正是艺术学的内涵,应由具体的艺术性质来决定呢?还是应由科体系的整体性来决定。比如中国传媒大学中的具体学科:电视,如果从其具体性来定义电视的“知识体系”,它应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体。一个电视学科,至少包括艺术学、新闻学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和通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这六个一级学科中的相关若干二级学科,才能全面地把电视“知识体系”,综合起来。如果以具体性为基本原则,这六个一级学科中与之相关的二级学科都应该作为一个“电视学”的组成部分,但以学术体系的整体性为基本原则,只能是“电视学”被肢解为由六个一级学科所隶属的各二级学科。由此造成了中国高校中许多与艺术学相关的学科的逻辑尴尬。建筑学是一个典型。建筑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学与艺术性很强的艺术学的综合体。然而,从中国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出发,建筑被划归工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下含四个二级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但建筑确是一个须要艺术的学科,因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除了拥了建筑学的一级学科和一个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之外,还有一个美术研究所以及美术学的硕士点。这个综合体的学科分类上被分割了。再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包含建筑系、城市规划系、艺术设计系、风景科学与旅游管理系,后两个系都是不同学科门类的组合。与本文相关的是艺术设计系,内有两个专业,一是工业设计专业,属工学,二是艺术设计系,属艺术学。从设计的本性来说,二者紧密相关,从学科体系来说,不但二级学科不同,一级学科不同,学科门类也不同。这是从被划归到工学类去的建筑与设计面临的尴尬。再从艺术学一方面看,西方文化中的美术(也叫造型艺术)含三大门类:建筑、雕塑、绘画。当中央美学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时候,于1993年办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3年成立建筑学院,并获得建筑学工学学士授予单位。同一学院的学生,在一个从具体性原则看具有本质上共同性的学院里学习,只因一点点的方向之差,在整体性原则的制约下,一个就成了工学(中的建筑学)学士,另一个成了文学(中的艺术学)学士。
这一整体性原则和具体性原则的矛盾,也被中国教育的制度设计者们所看到,整体性原则带来的负面作用被学科管理者以自主增列博士点来予以了部分解决。近三年来两次博士点评议中自主增列的与艺术学相关的博士点有:2003年增设的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的广播影视文艺学;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的戏剧影视文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的艺术语言学;天津大学建筑学中的建筑环境艺术;东南大学建筑学中的景观建筑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的景观建筑学;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中的观赏园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中的观赏园艺学。园艺学本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学科整体性原则中,成了农学类的一级学科,下面只三个纯技术的二级学科:果树学、蔬菜学、茶学。2005年的“文物学与艺术史”最与国外的相关专业接近。
如果能把自主增列的运思,提高到一种具体性原则,并在具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去思考学科整体性原则所由建立的形式逻辑的线型思维的局限,而把学科的整体性原则转到一种与具体性原则相一致的方向上来。那么,艺术学的管理原则与艺术学的学科本性的紧张关系可能会得到一种较好的解决。这里,上海大学把一个学科目录上没有的“公共艺术”作为重点学科(下含三个方向:公共雕塑、公共建筑、公共设计)是一个创新之举,虽然,受学科体系之累,它不得不将之落实到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硕士点上。
当然,艺术学的问题,有很深的历史和理论的原因,不是容易解决的,但解决艺术学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中国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向着更有利于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演进。[NextPage]
注释:
[1] 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成立了建筑学院是从经典的西方美术定义原则而来,美术即建筑、雕塑、绘画的集合。但它必须而且已经面对着学科体系造成的多余的阻碍,即要获得工学学位授予权。
[2] 引文来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站
[3] 参见《张道一文集》上卷(应该建立艺术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第10~14页
文章引用自:李廷扬 于2007-10-29 8:35:21说:我们知道,当代美学与“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已经提出了“人类生活艺术化,整个世界美质化”的响亮口号。单就艺术而言,其范围已从狭义艺术走向广义艺术、其程度也必然由低级艺术走向高级艺术。因此,本人在拙著《美育论辨正》中把自然美、科学美、神话美、宗教美以外的一切社会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纳入了“艺术”的范畴。广义艺术如果按创造目的和存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人本艺术”和“物本艺术”两大类。人本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其美质只以人类自身为载体。根据人类身心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则又可分为体育艺术(如田径、体操、球艺、棋艺、游泳、美容、健美等等)与智能艺术(如战争、外交、管理、医疗、教育、推销、等等)。物本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其美质均以客观事物为载体。根据事物载体的不同性质和功能,则又可以分为实用艺术(如建筑、器皿、服装、饮食、首饰、钟表、车辆、农艺等等)与符号艺术(如雕刻、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文学、影视、玩具、园林等等)两个小类。是否妥当,恳请批评指教。
网友 张三 于2007-10-28 1:07:09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也更不容易。有时还需要勇气提出问题。如果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人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而且可以做什么。中国的美学和美育必须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中国的美学和美育本身就有太多的问题未被发现,或没有人敢于提出。所以,绝大多数人的“研究”是对某些西方名著的解读。这并非说完全没有必要,而是说应有针对性,而更应该解读的则是中国实际与世界关系的这本“无字巨著”。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