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年华——戴强
北京三潴画廊于2008年4月在草场地开幕,到现在已是第3个年头。在2010年的5月,值此中国艺术家戴超的首次个展开幕之际,我感到由衷地欣喜。回想北京这个空间刚成立之时,全球当代艺术市场曾是一派繁荣景象:当时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已迅速飙升,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德拍卖的价格不断刷新纪录。以798 为中心的北京艺术圈,各种画廊不建成开幕。于是乎,在日益高涨的房价下,不少艺术家搬出798,同时一些颇具实力的画廊也将画廊开在了离798不远的草场地。当时那种景象真让人觉得这种繁荣也许将永远持续下去。那仅仅是三年前的事情。
随着2008年9月由美国大牌银行和重要投资家的破产以及莱曼兄弟的倒闭而引起的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市场一时间也陷入了不景气之中。798和草场地的画廊也由此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中小画廊缩小经营规模,甚至逐渐退出市场。在全球各大拍卖场上,艺术品价格下跌,溜拍增多。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大幅度暴跌,溜拍现象严重。由于日本在90年代初有过泡沫经济崩溃的经验,因此我对于艺术市场的火爆一直都抱有戒心,并做好防备,所以我的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发生价格下跌的情况。不仅如此,当初我决定在北京开画廊,也并不是出于炒作已经高价的中国艺术家这一目的的。我所看重的,一是北京有东京所不能及的天井高而租金便宜的画廊空间;二是中国的年轻艺术家拥有无限的才能,想在这片土地上发现和培养新秀,将他们带向世界艺术的舞台。当然,我也想将东京三潴画廊已有的艺术家介绍给中国,让他们在亚洲艺术中心的北京办展,促进文化交流。基于这几个初衷,我选择了在迅速成长起来的北京开设画廊。
然而伴着莱曼兄弟倒闭给艺术界带来的不景气之风,画廊的忍耐期也随之而来。不景气总是先出现,而兴盛总是最后才来——这就是万事开头难的市场。在人们基本生活中属于奢侈品的艺术,在经济萧条时是万般无奈的。不过万幸的是,好的艺术家总是在不幸的时代才能诞生。艺术家们的作品要是能够迅速售出,他们在创作中的真挚感也会丧失,量产的艺术品直接导致作品质量的下降,这是远离艺术的,它将令使艺术失去光环的作品充斥市场。丢掉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充其量无非只能算得上商品。历史证明那样的东西是不能长久的。我对追随市场流行的艺术家没有兴趣,对那种金钱至上的量产艺术家也不感冒。我所钟意的,是即使身处于电脑信息和复制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钟情于手绘,重视细节,笃信神在细节间的那些艺术家。我坚信只有这样的艺术家,才是能够在激烈的当代艺术浪潮中沉淀下来,保存下来,并能够经受后世评说,能够写进艺术史的艺术家。我正是基于这种视点,在日本和中国发掘着年轻的艺术家们,戴超就是其中之一。
戴超是2008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新锐艺术家。从他的三张毕业创作中,我发现了他绘画的才能。在那些色彩丰富、油画技巧娴熟的作品中,都有“小兔子”这一符号形象。细腻的画面传达出对人类社会未来的不安以及少年在现实中的孤独感,而画面又是绝妙的充满诗意般的只存在于幻想中的风景。我注意到,戴超所描绘的小兔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化的流行形象,而是像冷静的时代预言者那样,静静地伫立在茫茫夜色之中,由此我发现了戴超的才能。近来,我感到他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作品风格也会慢慢有所变化。他若能将毕业创作作品中的灵魂和诗境继续挖掘下去,一定是能成大器的可塑之材。
在发掘年轻中国艺术家及与其交流上,幸而有姣姣等中国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才能克服文化和语言上的困难,让我在这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继续发掘优秀人才。同时我也感到,要在中国发掘不是追求眼前利益,而是努力创造出完成度高的具有独自风格的年轻艺术家,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所幸的是,在北京的这两年间我发现了戴超等年轻人,我很高兴能有机会结识这些才能出众的艺术家。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无论是画廊还是艺术家终会有成功之日。
值此戴超个展的开幕之际,北京三潴画廊总算开始步入正轨。尽管我对草场地被纳入政府土地储备规划一事颇有些担心,但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展览时间:2010年05月22日至2010年07月04日
展览地点:三潴画廊(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241-15号三潴画廊)
(编辑:陈霜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