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年的迷狂”审视当代绘画
对绘画方法论的研究也许是西方艺术形式变革的动力。绘画不仅是作为名词(Painting),更是作为动词,即成为行动性过程(Drawing as process),例如英国画家大卫·霍尼克曾经用透视镜解析古典杰作的奥秘(Secret Knowledge: 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2001)。在中国的诗歌领域,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之后,新生代诗人如韩东等提倡的“诗到语言为止”,他们将前辈诗人对题材性、抒情性的关注转移到对日常语言作为诗情的载体的层面上来。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家而言,问题已经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如何画。从政治波普到卡通一代,中国当代绘画源初的灵感来自外来的波普艺术和日本漫画的图像;只有以深层次的、对于绘画本体的方法论创新与观念性思考为支点,才可以激活内在的绘画创新的灵泉。这关系到历史的光辉如何延续、中国当代绘画如何获得文化的自信。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