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克平个人艺术展

时间:2008-11-13 16:03:06


  王克平生于1949年。1978年,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王克平看到当时的友人以卖画的方式购买流行音乐卡式带和唱机,他从此开始尝试着自学雕刻艺术。他的第一件作品是从检来的椅脚的横木中雕出一个半身人像,头上伸出的手中高举着一本小红书,扭曲的面容在咆哮。这件风格怪诞的作品标志着这位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忠于自我的雕刻家艺术生涯的开端。这件作品现被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

  王克平醉心于自然简约的形态中所流露出来的美丽。他无师自通,在作品中展现了自我的信念,大自然和木头的相互融合,把道家的哲理暗喻其中。他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木头与他的对话,概念随着木头的自然纹理而改变。他说:“同样一棵树,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有的地方是骨头,有的地方是肉,要顺从它的个性,任由线条纹理去引领我的双手。”王克平对木本材料怀有强烈的情感与透切了解,而树干的形态给他诸多启发。树叉、节疤、树洞等经过他的艺术处理展现了缠绕的发结,婉转的腰枝。在法国他可以找到枫、胡桃、櫻桃、橡树等不同的硬木,其中蕴含着不同的个性,他巧妙地把那些隐藏在树皮里的肉感展现出来,从橡木的纹理中雕出柔顺的发丝,或是从枫木质地中透现铜一样的光泽。

  著名中国艺术研究学者米高·苏立文的文章这样形容王克平的艺术创作:“在当代艺术里,甚少的作品可以在没有艺术家本人的苦心解释,或没有评论家费力地说明下而被理解或欣赏。这恰恰就是很多所谓观念艺术的弱点。观念艺术品不能自己说话,因为含意只是在概念里(概念可以很容易被领会),而概念却不存在于作品的形体之中。看到王克平的作品确实让人感到欣慰。他很喜欢谈论他的工作,与人分享他的想法,这是他恢达的本性。实际上,他的作品根本不需要解释,更不用理论性的分析了。如果说形态本身一旦可以直接跟观者的眼睛交流,那么就足矣了。”

  王克平是当代艺术史中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中国雕塑家,很多研究艺术史的文章中都会对他的艺术有所提及。王克平自1984年起定居法国巴黎后,作品被世界各地艺术馆收藏,包括: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巴黎的马约美术馆,荷兰的The Groningen Museum等等。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