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默剧温暖“小半个中国”

2013-11-21 18:45:20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郑汝可

   

  
 
  没有大明星、大制作、大阵容,只有3个演员、12张面具和一言不发的80分钟。西班牙库伦卡剧团出演的经典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讲述了一对老年夫妻的温情故事。
 
  2012年,《安德鲁与多莉尼》在中国首演,获评“2012中国年度最佳戏剧作品”。许多观众与剧评人感叹:前一秒是欢笑,后一秒是泪水。
 
  今年,该剧将启动第三次中国巡演。12月17日、18日,剧团将首次来汉。
 
  这部默剧的魅力何在?前卫的演出形式,武汉观众会喜欢吗?为此,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剧中国制作人袁鸿,提前探寻这部默剧的“温暖秘诀”。
 
  原型:一本情书震动欧洲
 
  “很快你就82岁了。身高缩短了6厘米,体重只有45公斤。但是你一如既往的美丽、优雅、令我心动。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58个年头,而我对你的爱愈发浓烈。我的胸口又有了这恼人的空茫,只有你灼热的身体依偎在我怀里时,它才能被填满。”
 
  这段话,来自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学生安德鲁·高兹写给妻子多莉尼的作品《致D情史》。这本仅有75页的动人情书,是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灵感之源。
 
  安德鲁本人是欧洲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之一。在相守58年后,安德鲁的妻子多莉尼被诊断患有一种退化性疾病,不久于人世。2007年9月,安德鲁和妻子用药物注射的方式,在距离巴黎城郊的乡间别墅自杀。两天后,人们发现了安详地并肩躺在卧室床上的高兹和多莉尼的尸体。当时,他84岁,她83岁。
 
  这个故事震动了欧洲,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带领民众进行了公开悼念。一时间,《致D情史》成为欧洲排行榜上最畅销的书。安德鲁离世后两周之内,法国出版商连续加印了两次。
 
  安德鲁对与妻子生活吉光片羽的追忆,打动了西班牙库伦卡剧团的创始人英绍斯。于是,剧团开始制作一部关于老年夫妻爱情的戏。
 
  2009年,导演伊纳基·利卡特接到了库伦卡剧团的创作邀请,将《致D情史》搬上了舞台,定名为《安德鲁与多莉尼》。
 
  故事发生在一对老夫妇的客厅,和很多老夫老妻一样,安德鲁与多莉尼每天在例行的生活琐事中徐徐老去:安德鲁执拗地敲击打字机键盘,噼里啪啦地码出一部无人喝彩的作品;多莉尼散着半白的发,依偎着大提琴,拉出的曲调只会惊扰安德鲁写作……
 
  直到有一天,多莉尼被查出患上老年痴呆。安德鲁开始回忆并重演起两人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故事温馨得就像好莱坞电影《飞屋环游记》,看上去平淡无奇的婚姻,却充满着生动的生活细节:多莉尼喜欢随手挂衣服,年轻时挂在安德鲁的手臂上,年老生病后挂在大提琴上。导演说,《安德鲁与多莉尼》的精髓,是丈夫在即将失去妻子的边缘,重新发现妻子,发现爱。
 
  形式: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安德鲁与多莉尼》的创作有一个前提:表演中不能使用一句台词。这意味着,安德鲁在书中那些动人的情话,都派不上用场。
 
  长达80分钟的演出中,表演空间一直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只有3个演员、12张面具,没有台词,没有表情。
 
  袁鸿说,即使在西方,人偶默剧也属于新兴剧种。剧中的演员,是西班牙皇家戏剧学院的科班出身,默剧对于他们,也是完全陌生的。“演员们用了足足2年时间,才掌握这一形式的表演”。
 
  面具以超大的尺寸完全盖住演员的脸,演员无法发声。他们靠更换面具来区别老年和年轻时的安德鲁与多莉尼:一时是絮叨较真儿、不可理喻的老头老太太,一时是年轻气盛、周身散发着性感魅力的无名作家和美女音乐家;一时步履蹒跚、驼背叹气,一时又是激情四溢、疯狂地爱恋。
 
  面具只有一种表情。转身、弯腰、叹气、拥抱、握手,每一个细微情感的表达,都只能依靠肢体语言。
 
  袁鸿解释,在西方的戏剧中,使用面具有古老的传统。夸大的面具人脸制造了一种距离感,告诉观众,这不是现实世界。但恰好,这样一种疏离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和戏剧感,让他们能够将个人经历融入其中,仿佛面具下的脸就是自己。
 
  在剧中,多莉尼最终离开了世界。生命的最后,多莉尼在丈夫的怀抱中,抬起握着弓弦的手,搭在丈夫腰上拉奏起了一生挚爱的大提琴。在她离开之前,安德鲁终于找回爱着多莉尼的自己。那把陪伴她一生的大提琴变成了她的坟墓。安德鲁与儿子献上一束花,关上琴套。
 
  巡演:武汉低价票占六成
 
  该剧在美国洛杉矶上演时,《洛杉矶市舞台与电影》杂志称:“除非你的预产期在本周六,否则去看这场戏。如果你的预产期真的在本周六,周日看吧。”
 
  袁鸿最初引进这部戏时,业内多有质疑,怕国内观众接受不了。但袁鸿认为,在对默剧的认知上,中西方观众是同步的。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前沿剧作,启发国内观众的视野。
 
  去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演出时,许多观众都是第一次接触默剧,看完后,他们又去买票,邀请朋友过来看。
 
  “默剧能够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好避免了语言翻译的障碍。”袁鸿说,这样反而更利于理解,“肢体语言的沟通更能直达观众心灵”。
 
  去年,《安德鲁与多莉尼》在中国巡演,被观众称作“温暖了小半个中国”,北京站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许鞍华、汤唯、周韵、廖凡、杨婷、李梅、史航、柏邦妮、李樯等名人也赶来现场。
 
  首次来汉演出,制作方推出超六成50、100元的低价票。袁鸿希望《安德鲁与多莉尼》能成为一部与家人共同分享的戏剧。他坦承,目前武汉已售出的票数不到四成,在全国排倒数。但他坚信,这样一个故事,没有台词,举重若轻地表达出生活中日常的情感。“武汉观众肯定会喜欢”。
 
  《青年时报》:让人哭又让人笑
 
  几乎每个看完的人都忍不住在微博上写剧评,就像一位观众写的那样:“好戏就该是碗阳春面啊,用平淡感动得你边吃面边爆泪。其实看《安德鲁与多莉尼》这样的故事,启幕十分钟就晓得剩下的时间只能死瘫在那里被猛戳笑点泪点。”
 
  《光明日报》:因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普通人的生活,不是英雄史诗,亦非时尚前卫,不是探险猎奇,也不是神话传说,这个故事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发生着。原来震撼人心的事件不在战场上,也不在外太空,恰恰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北京日报》:作用于灵魂的戏剧
 
  演员戴着面具表演安德鲁和多莉尼的故事,仿佛一场黑白老电影,沙沙地放映着,无声,抽去了表情,却格外动人。这种提炼,仿佛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论述的色彩与黑白线条的关系:色彩作用于感官,而黑白线条却作用于灵魂。
 
  (编辑:谭啸)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