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山寨版春晚?”“蛋炒饭怎么做?”“谈谈对身边一个同学的印象”......
这些五花八门的题目,出现在面试现场
14日,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地区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在杭州举行,从1579名参加“复旦水平测试”学生工脱颖而出的200名浙江考生参加了面试,其中100人将获得复旦浙江地区的自主招生录取名额。
面试提问问题五花八门
“既然不考课本内容,那就多看看社会热点,肯定会提问很多这方面的问题。”在面试现场,很多考生都抱有这种想法,在面试前纷纷查阅了大量近期报纸。
“怎么看待金融危机?”“怎么评价范跑跑现象?”“如何对待高中文理分科?”这些热点话题也确实频频出现在面试提问中,但除此以外,更多的提问则是看似漫不经心、却包含“陷阱”的问题。
“桌子上摆着两根火柴,怎么用这两根火柴搭桥?”“一个圆,不用公式,怎么求出它的面积?”等非常规问题都被频频问到。
而像“蛋炒饭怎么做?”“谈谈对身边同学的印象”“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挫折?如何解决?”等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纷纷出现。
面试结束后,经历了一番考问后的考生纷纷笑称,“简直就像是在考百科全书,考官就像‘十万个为什么’。”
不过,很多考生都对聊天式的面试非常赞赏。余姚中学的小徐一走出考场,就很开心地告诉记者:“和平常的考试有点不一样,一点都不恐怖,很轻松。总觉得和每个考官聊15分钟时间实在太短了,还没聊够!”
台州市第一中学的林堃说,“一进面试考场,就看到考官在冲自己笑,很和蔼,很慈祥,面试就像是在拉家常,很随意,完全没有平常考试时那种紧张气氛。”
50位考官面试200名考生
复旦大学面试考官的阵容很强大,50位考官分别来自复旦大学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涵盖了复旦现有所有学科。
复旦大学招办主任郑方贤介绍说,这些考官各有一套自己的命题方式,他们有各自独特的选才眼光,出题时,会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但也不会受专业限制,而是按照不同的“复旦元素”,有针对性地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提问和深入了解,而且还会采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公正地研判考生资料,尽最大可能防止“误判”。
“面试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一位社科类教授举例子说,“我曾出了这么道题,以‘和’字为题,做一篇为时两分钟的口头作文。”这位教授表示,他更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反映出的能力、逻辑思维、科研素质、学养水平、道德是非观和责任感等。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也关心他人;有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三个标准是作为教授面试招生的一把标尺。
针对性培训反易造成失分
在面试前,很多中学集中了应试学生进行面试训练;到网络论坛上查找“流传”已久的历年“面试攻略”和题目;找应考过的“师兄师姐”们帮忙,帮应试学生组织“模拟面试”……
当听到记者提及的这些“面试培训热”时,郑方贤大笑。
郑方贤告诉记者,在面试工作开始前,每名考官都会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考生的简历和相关材料,并很有可能根据考生自身情况而“度身订造”考题。
另外,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角度,即使是同一个问题,每个教授问的目的也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事先准备的。
一位面试考官坦言,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有些中学会提前为学生准备面试题目,但用处不是很大,而且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失分。
“在面试时碰到有的学生背答案,开始时对答如流,背着背着就戛然而止,没法继续回答我们追问下去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反而要对其扣分,或者干脆就打断他,改问别的问题。”
“要提前准备,不太可能,完全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另一位参加面试的考官也表示,自主招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实习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