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阿尔普:二十世纪雕塑大师

2019-08-26 15:01:4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豪瑟沃斯香港荣幸呈献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大师汉斯(让)·阿尔普[Hans (Jean) Arp,1886-1966]于大中华地区的首场个展。

blob.png


  展览时间:2019/09/04-2019/11/09


  展览地点:[香港]-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大楼15及16层-(豪瑟沃斯画廊)


  主办单位:豪瑟沃斯画廊


  参展艺术家:汉斯(让)·阿尔普[Hans (Jean) Arp]


  豪瑟沃斯香港荣幸呈献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大师汉斯(让)·阿尔普[Hans (Jean) Arp,1886-1966]于大中华地区的首场个展。阿尔普为二十世纪前卫艺术的先锋,并深度参与了超现实主义与国际达达主义运动。在超过六十年的时间里,阿尔普创造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并不断地在抽象与写实、有机与几何形状之间流畅地转换。阿尔普的朋友与合作者占据前卫艺术的半壁江山,其中包括麦克斯·恩斯特(Max Ernst)、胡安·米罗(Joan Miró)、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索尼娅与罗伯特·德洛内(Sonia and Robert Delaunay)、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保罗·克利(Paul Klee)以及柯特·舒维特(Kurt Schwitters)等。


  阿尔普1886年生于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那里地处法国、德国与瑞士三国交界、也曾遭遇过战争。阿尔普自幼讲法语、德语与阿尔萨斯方言,而漫长且令人焦虑的民族主义时期则促成了他混合文化身份的形成。因此,艺术家拒绝将自身囿于某种单一的语言、国族身份、艺术运动或材料,并试图在大部分的创作中超越既有的边界。几十年来,阿尔普在保持高质量的创造性产出的同时,也在作品中展现出极大的多样性:阿尔普的核心成就是其雕塑的有机美感,而他最初获得赞誉的则是他以德语及法语写下的诗歌以及他所创作的版画、图书、素描、织物作品、拼贴与木质浮雕作品。


  1914年8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阿尔普正身处巴黎。1915年,他逃亡至中立国瑞士,并在1916年成为苏黎世达达运动的创始成员之一。在那里,他加入了一个由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组成的国际社群,并结识了他未来的妻子、同为艺术家的苏菲·陶柏(Sophie Taeuber)。陶柏的几何作品以及两人之间的艺术合作给阿尔普的艺术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一同实验了许多新的材料与形式,并拒绝任何流派的等级之分。正是在那个时候,阿尔普开始发展出他自己的视觉语言,并在随后浪迹法国与瑞士各地的日子里,不断地打磨。他没有试图模仿自然,而是希望找到一种类似于自然过程的创意手法。他开创性地在作品加入了随机概率的元素,并通过作品命名为他的拼贴、剪切与浮雕作品赋予多重含义。阿尔普关注日常物件,在1920年代,他创造了其独有的「物件语言」,将形式简化后的瓶子、叉子、刀子、钟表、领带、胡须、嘴唇、乳房与鸡蛋等图形荒诞地置于不规则的背景之上。


  展览「阿尔普:二十世纪雕塑大师」于画廊两层空间展开,通过呈献阿尔普于1918至1965年间创作的早期木刻、卡纸拼贴、素描、木质浮雕与青铜雕塑等作品,探讨艺术家独特的形式语言发展历程。其中,早期的卡纸剪切作品《椅子与瓶子》(Chaise et bouteille / Stuhl und Flasche,1926)是一个极佳的范例,展现了阿尔普对文字与形式的怪诞趣味处理,以及他对传统绘画幻觉论的拒绝。在重新引入绘画传统元素(如长方形形式与画框)的同时,阿尔普通过图像切割玩味地打破了绘画的错觉。


  约1930年,阿尔普开始转向雕塑创作。他把自己早期浮雕中平面、生物态的形状变化为丰满的雕塑,实现了一种既具象又奇幻的有机形式语言,并将其当作随后三十年职业生涯的艺术源泉。阿尔普在不同的媒介与组合中反复重塑着这些元素图案,作品的不断变化,正与自然本身的生成过程相呼应。


  雕塑《生长》(Wachstum / Croissance,1938/1960,铸于2006)是一件由光滑的青铜铸造的无定形生物态雕塑,展现了阿尔普通过感官的知觉与圆润的轮廓为雕塑注入生命力的能力。《生长》处于具象与抽象、意识与潜意识、具体与创意之间,可被解读为一棵从底部盘绕生长的植物枝桠。


  精雕细琢的作品《星星》(Stern/ ?toile,1956,铸于1976)构思于阿尔普生命的最后十年,体现了一种特有的物理之美,并展现出几近完美的无暇表面与平滑曲线。雕塑的末梢仿如闪烁的火焰,而中心那迷人的空缺则透着一种永恒与超然。青铜表达了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或精神秩序与节奏,通过其线条彰显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与直觉技巧。阿尔普曾如此解释其一贯的美学:


  “我开始尝试自由的形式,并寻找形式的新组合,如同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我试图让形式生长。我相信种子、星星、云彩、植物、动物与人,以及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存在。”


  阿尔普的有机形式语言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其作品被广泛纳入世界众多重要博物馆馆藏及公共空间之中。他曾于1954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雕塑大奖(Grand Prize for Sculpture)。1958年,阿尔普首场回顾展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近期,达拉斯纳什雕塑中心(Nasher Sculpture Center)于2018年举办了其大型个展「本色阿尔普」(The Nature of Arp),该展随后巡展至意大利威尼斯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