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传承人是传统戏剧保护的核心

2008-07-31 16:27:19来源:    作者:

   

作者:刘文峰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在舞台上消失,唯有中国戏曲还活跃在祖国各地城乡的戏剧舞台上。中国戏曲不仅历史悠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品种丰富,家族兴旺。根据20世纪80年代编纂出版的《中国戏曲志》统计,在我国历史上共产生过394个戏曲剧种,“文化大革命”以前有360个剧种活跃在各地各民族戏剧舞台上,上演的剧目有上万种,仅京剧就有传统剧目5000多种,秦腔有3000多种,专业演出团体有2000多个。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冲击,中国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戏曲统领城乡舞台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戏曲不仅退出了城市舞台,而且在乡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萎缩。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统计,我国的戏曲剧种在2004年已经减少到270种;山西是戏曲剧种最多的地区,已经由原来的48种减少到28种,几乎平均每年减少一种。

    中国传统戏剧的衰落,引起了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重视。在各界关怀和支持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除通过文华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促进戏曲创作外,还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在国务院公布的两批1082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戏剧有126项,保护的剧种有210个。

    戏曲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其艺术的传承主要靠艺人的口传心授。许多名艺人,既是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他们掌握并承载着戏曲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源泉,又是其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元杂剧演员朱帘秀,《青楼集》说她“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她培养出赛帘秀、燕山秀等著名演员,被后人尊为“朱娘娘”;昆曲的奠基人魏良辅,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近代京剧演员谭鑫培、王瑶卿、梅兰芳等,他们承前启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为戏曲的传承、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流动的,而不是僵死的、凝固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传承和延续,不像物质文化遗产那样有形可依,有据可查,而是像彩云一般,飘忽不定。在一些领域,如戏曲等民间艺术,往往因传承人的逝世而消亡。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其传承和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所谓“人在艺在,人死艺亡”,就是这个道理。

    传承人在传统戏剧保护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公布的两批777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传统戏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就有304名。其中既有昆曲、京剧、秦腔、豫剧、评剧、越剧这样影响广泛的大剧种的传承人,也有花鼓、花灯、秧歌、道情这样一些地域性的民间小戏的传承人,还有藏剧、白剧、傣剧、侗剧等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传承人。按照原来的规定,每一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只能有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小剧种选定一两位代表性传承人还比较容易,大剧种就作难了。大剧种的表演行当有生、旦、净、末、丑,行当之中又分不同流派,评定两个传承人显然不符合戏曲艺术传承的实际需要。评审委员会的领导听取了戏曲专家们的意见,在修改后的评审标准中对大剧种的代表性传承人名额做了适当增加。这样,光是京剧最终就确定了包括梅葆玖、谭元寿、尚长荣、李世济等在内的24位代表性传承人,越剧也有上海的袁雪芬和浙江的茅威涛等8人入选。

    戏曲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其传承的方式,既有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承方式,又有父传子、母带女等家庭传承方式,还有科班和学校集体传承的方式。根据戏曲传承的多样性,修订的传承人评审标准,既有“溯源三代以上师承关系”的条款,同时又增加了“具有30年以上从艺经历”的条件限定。尽管如此,从通过评审产生的传统戏剧代表性传承人来看,代表性还是很有限的。这些传承人,绝大部分是演员,从事音乐设计的有两人,编剧、导演、舞台美术一个都没有;在演员中又以生角和旦角演员为主,净角、丑角演员很少。这也反映了我国戏曲从艺队伍的实际,演员中缺乏净角和丑角人才,创作队伍中缺乏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设计。一个剧目要搬上戏曲舞台并将其传承下去,需要一个演出表演团体,需要各方面的创作人才;一个剧种的传承更离不开集体的传承。人才的缺失,是制约戏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承担6项责任和义务:一是在不违反保密制度和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供项目操作程序、技术规范、原材料要求、技术要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二是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和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三是努力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创作,提供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及成果;四是认真开展传承工作,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培养后继人才;五是积极参与展览、演示、教育、研讨、交流等活动;六是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戏曲是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一个剧种的传承需要一个表演团体各方面的艺术人才,如编剧、演员、导演、音乐、舞美等。就演员而言,还有生、旦、净、丑等各个行当,在行当中还有各个不同的艺术流派。因此,就戏曲的代表性传承人而言,第三项、第四项尤为重要,首先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年青一代,后继有人。

    传统戏剧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那么如何保护传统戏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呢?首先要赋予传承人个人荣誉,使他们能够受到社会和世人的尊重,增强传承人对所做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传承人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同时又赋予他们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剧种的传承人的基本工资、医保等基本生活条件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传承艺术所应有的条件,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公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戏曲文化,推动戏曲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看戏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