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戏剧家 摄影家 舞蹈家 影视人物 其他 专题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职业观众薪资最高800元

2013-03-09 11:04:53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

   

  观众也可以当“职业”,这个看上去令人费解的话题,如今却已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成为常态。当你与电视里的观众一起流泪时,你的确是被感动了,但电视机里那位跟你一样流泪的观众,可能只是工作需要而已。当“职业观众”大量出现在荧屏时,掌声、笑声、欢呼声,甚至热泪,都成为“工作需要”后,有业内人士疾呼:“真人秀节目最关键的就是真,让表演充斥‘真’,这样下去会伤害节目!”

  追求互动

  “职业观众”应运而生

  台上的嘉宾是演员,台下的观众也是演员,这是不少当下流行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真实现状,各类相亲交友类节目尤其是“重灾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找人演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只是眼下这股“演”风,已经从台上波及到了台下。

  “现在的综艺节目实在太多了,尤其像北京、上海这样演艺资源集中的地方,再加上很多地方卫视的综艺节目实际上并不是在电视台所在地制作,往往是委托北京、上海的制作公司承制,所以同一天,十几个综艺节目录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态势下,编导们可谓八仙过海,绞尽一切脑汁“创意”。

  除了节目本身的拼杀激烈外,观众不够也是让编导们感到“苦恼”的事。“不是数量不够,而是质量高的不多。”资深人士向记者揭秘,现代综艺节目尤其看重台上台下的互动,演播室互动效果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播出效果,互动就需要台下的观众配合,比如“感动”、“鼓掌”、“大笑”等,镜头一扫过来就必须有人配合。但往往普通观众未必能那么“凑巧”达到编导们的要求,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就需要后期补录,这样制作成本会大大提升,因此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导组索性招聘“职业观众”。

  演得好

  业内有专门提供此服务的公司

  既然是“职业”,自然离不开报酬。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综艺节目的观众都会发放“补贴”,其实就是所谓的工资。一般的“职业观众”,每参加一期节目录制大约为50元-100元;如果是被编导看好,要在现场“表演”感动、大笑、哭泣等激动场面的,就会多一些,最高的可以拿到800元。

  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编导有时候也会现场发掘人才,比如发现某位观众外形不错,现场表现欲很强,就会专门安排人联络,也许下一期这位观众就成了“职业观众”。据透露,一般来说,坐在观众席前两三排的观众,基本上都是“职业观众”,在观众席后排,也会“点缀”一两位。

  细心的电视观众也许会发现,在不同的综艺节目里,似乎总能发现几张“热泪盈眶”的熟脸,毫无疑问,这些熟脸一定就是“职业观众”。据介绍,在北京、上海现在还有专门提供“职业观众”服务的公司,他们会根据节目定位配置不同类型的观众。这种类型的公司除了临时组织观众外,通常还会有十多人拿“固定工资”,他们除了自身表演观众外,还需要现场负责部分观众的组织管理。很多新创办的综艺节目都离不开“职业观众”,因此这些公司的生意都还不错。

  表演过头

  可能会引起观众反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职业观众”的收入也是浮动的,其收入也和他们的“表现欲”和“外形”成正比。不少节目会要求找一些漂亮的女孩坐在靠前的位置,以方便摄影师抓拍,这些负责“养眼”的职业观众,每人每场最少能赚200元。另外一些需要登台表演节目组设定内容的职业观众,比如在民生类节目中上演“一哭二闹三晕倒”的“嘉宾”,每人每场则能赚到500至800元不等。一般来说,每场节目录制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如果超过了,要按小时另外加收服务费。

  “其实现在的‘职业观众’跟以前电视台找‘托’鼓掌是一回事,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节目好看,但要是做过了头,也容易引起反感。”业内人士说,比如某台曾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引起观众愤怒,在对节目中的“不孝子”进行人肉搜索之后,发现其人不过是一个“临时演员”而已。其实“职业观众”也存在危机感,比如工作并不稳定,像《我是歌手》这样大热的,前几期可能还要人去撑场,后面就完全不用了,因为有太多普通观众愿意无偿去现场看了。

  声音

  真人秀 不是故意作秀

  一位热门综艺节目的导演表示,“职业观众”的出现源于电视人对节目内容的不自信,“有了这个起码保险系数很高,而且也很方便,台上台下总是很热闹的。”但她也承认,观众的鉴赏能力和分辨能力都越来越高,小细节就能看出大问题,所以有时候会经常被观众戳穿漏洞,大家越来越聪明,经验越来越老到,不会很容易掉入节目组的设计,“真人秀最重要在真。离开了这点,对节目是有不好的影响,所谓过犹不及就是如此。当然不排除观众的感受是千奇百怪的,但过腻的手法一再出现就不好了,变成了工厂里的流水产品,这对于节目形象是打折扣、有伤害的。”有专家认为,“职业观众”是一个双面的问题,节目或者大型晚会都会有现场导演指导观众,这也是传统电视制作里的一个环节,但电视行业在转型,面对更加挑剔、精明的观众,这个传统是否需要保持?或者可以变更?大家都喜欢砸钱去国外买版权,可手里还揣着传统不放,要做真正的真人秀,而不是故意作秀。

  (编辑:闫伟伟)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