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综,三季都超高口碑的《明星大侦探》,在湖南卫视上星播出后,豆瓣评分竟然没及格。推理类的综艺节目,第一期节奏搞砸了,接下来应该如何“挽回尊严”?给个建议,好好推理,别“尬演”,毕竟这个节目叫《我是大侦探》而非“我是大演员”。
果不其然,应了许多《明星大侦探》(后简称《明侦》)粉丝的担忧,在改名为《我是大侦探》(后简称《我侦》)并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这档推理类综艺,第一期就不好看了。尽管是由原班人马打造,但由于驻场嘉宾大换血,网综版备受好评的“何撒鬼白鸥”(何炅、撒贝宁、鬼鬼、白敬亭、王鸥)只剩何炅,对于追了三季《明侦》的粉丝来说,潜意识的拒绝是肯定的。尤其《我侦》第一期的嘉宾阵容,更是让观众在未观看之前就捏了一把汗——韩雪、邓伦、张若昀、张天爱、吴磊,怎么看都不像能擦出火花的样子。
韩雪是在《声临其境》里相当惊艳,但是缺乏综艺感也是硬伤。不管是此前参加的《跟着贝儿去旅行》,还是近期的《声临其境》,韩雪展现的特质是做事严谨认真的高智商艺人,因此在《我侦》这样的节目里,人设定位和《明侦》里的王鸥一样同为“推理担当”。遗憾的是,第一期里,节目组显然没跟韩雪以及张天爱沟通好,让她们误以为需要认真去扮演角色——于是突然就煽情、突然就悲伤落泪。执着于“演”的结果就是推理过程完全被弱化了。
可以说,第一期除了何炅,并没有一个综艺感特别突出的嘉宾能够抛梗接梗,让习惯了《明侦》里动不动就让“双北组合”(何炅、撒贝宁分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因此称作“双北组合”)逗得前仰后伏的观众难以接受。
第二期大张伟的加入让整个节目的幽默感好了许多,尤其是剧本更加复杂,推理环节也有所增强。只是,依然在一些既不有趣又无助于推理主线的旁线浪费时间、干扰节奏。比如大张伟和邓伦在“1998年的街道”上买棉花糖,或许只是为了让观众看看道具组的用心——连用来买棉花糖的一块钱人民币都是上个世纪末的版本。
服化道没掉线,或许是这个推理综艺节目上星后唯一保持下来的优点。从《明侦》时期,节目组录一期节目“盖一幢楼”就被网友震惊地形容为“丧心病狂”。到了《我侦》,布景、服化道等硬件甚至还有所加强。只是,外在硬件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大侦探”的灵魂只能是逻辑严丝合缝的剧本和完整、顺畅的推理呈现,以及嘉宾之间有趣的化学反应。
实际上,湖南卫视的大多数综艺都有这样主次不分的毛病。比如《声临其境》里,最直接展示节目主题的“经典之声”,也是最容易让嘉宾出色发挥的环节,但在节目总体时长里比重不算大,后面的“声音大秀”加入各种互动但效果并不好,许多观众反馈这一环节会直接跳过。而以节目流程拖沓着称的《歌手》(此前名为《我是歌手》)更是在“节目注水”方面登峰造极,有网友戏称,“一个半小时的节目,看洪涛喝水半小时”(某矿泉水品牌为赞助商),再加上抽签环节、“歌手互吹”环节等,真正歌手演唱时间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
很多《明侦》的粉丝认为《我侦》不好看了。主要原因是上星后尺度有所缩小,比如不再出现凶杀案、没有接地气但略“三俗”的段子。但实际上,有了前三季的观众基础,这些旁枝末节的东西并不是非要不可,第一期的失败直接原因是剧本的无趣和演员没有火花。而导致这个结果,无非是前期工作没有做好,打磨剧本也好、和演员的沟通也好,都有所欠缺。因此,不管网综时期粉丝基础多么坚实,在新阶段一旦大意,观众连“原班人马”都不买账啊。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