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青年电影创作人员专题学习座谈会暨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于杭州顺利举行。本次论坛聚焦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汇集了中国导演贾樟柯、林超贤、吴京、徐峥、编剧苏小卫、张吃鱼、演员黄晓明、黄轩、杨颖、周冬雨等百余位电影人。多位青年演员发言并分享了踏入电影行业的初心,深刻探讨了在新时代下新目标的见解,表达了对表演事业的自我规划与美好期待。青年演员们的发言,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遗憾的是,在某些明星的发言中,不但看不到在今天影视生产乱象中对自己的反思,反而能看到他们对别人振振有词的指摘。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各种明示暗示烂片的锅不背,总之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但撇清哪有那么容易,上微博热搜的话题永远与作品无关;满世界机场街拍对应的是满屏幕抠像轧戏;有时间参与综艺却没时间琢磨演技……讲得出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却不问问为什么这样的团队会偏偏盯上跟你合作?
行业浮躁,演员的专业和信念更显得重要
在“演技”被广泛讨论的当下,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学习座谈会,引起关注和重视也是情理之中。座谈会上,最受关注的依然是参会的演员。而由于许多年轻演员没有足够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或者曾经身陷行业负面新闻,讨论起“演技”也受到了质疑。
今天影视生产规模及票房总量在不断攀升,但作品质量却并没有同步增长。虽然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为此负责,但在今天明星天价片酬以及大篇幅占据媒体资源的生态格局里,演员的角色有着它的特殊性。
虽说烂片的账不能完全算在演员身上,但在今天高度工业化、商品化的影视生产过程中,他们常常是串起每一个烂点的线索。资本话语权的膨胀不断挤压创作环节的非物质成本,一方面,坚持艺术创作标准的导演及编剧话语权收缩,博弈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完全服从资本要求的导演及编剧常常让渡艺术创作标准。因为资本高度快速的变现回报诉求与艺术创作的诸多原则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很多时候唯有成功地将演员不断商品化,从而以“卖人”置换“卖片”,才有可能达成资本诉求。这样一来的两个后果便是剧本及其创作环节的弱化以及演员与作品的分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影视行业生产的诸多弊病是结构性的。但也正因为结构性的弊病不会自动变好,才更需要强调从业者的行动与信念。可惜这一点在今天是比较缺乏的,这能够在前两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的部分发言中得到佐证——凡是那些作品不突出但曝光率却很高的明星发言都难掩空洞,因为缺乏足够有分量的作品和拍摄经验支撑,所以无论是讲理想信念还是职业道德,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尴尬而局促地念着自己都不信的稿子。
面对批评,明星别急着撇清自己
更遗憾的是,在某些明星的发言中,不但看不到在今天影视生产乱象中对自己的反思,反而能看到他们对别人振振有词的指摘。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各种明示暗示烂片的锅不背,总之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但撇清哪有那么容易,几乎每天都上微博热搜,热搜的话题永远与作品无关;一边是满世界的机场街拍,一边是满屏幕的抠像轧戏;有时间谈情说爱,有时间参与综艺,却没时间琢磨演技……讲得出剧本粗糙、导演放水,却不问问为什么这样的团队会偏偏盯上跟你合作?
可能有人会说,流量明星的诞生也充满了无奈,因为今天“不靠作品就走红”的另一面是“只靠作品就无法走红”。而作为演员,如果无法走红就意味着没有出路。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虽然今天资本的强逻辑在不断地与专业主义争夺对演员价值的衡量,但“争夺”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流量明星”并不是演员的唯一选择。总有这样一批演员,不上热搜,也不上封面,既不代言广告也不参与各类综艺,你只能在影视作品中看见他们,他们的每一次亮相都能给你不同的惊艳。他们靠脸吃饭,因为他们的脸上有戏;他们又不靠脸吃饭,因为他们的身体有魂。他们并不都是默默无闻,但他们只在专业场域绽放。重点是,他们并不都是老戏骨——其中也有90后,比如1990年出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人艺的女演员蓝盈莹。
他们并不外在于这个充满乱象的影视生态,短期变现、不劳而获以及走红的诱惑与焦虑也同样真实地存在于周遭,但生活的无数叩击终究是锻造出了不同的人生。他们有忠于自己的空间,但每一寸都来自勇敢的开掘。没有哪一个行业不经历挣扎,但只有历经挣扎还能够坚持的人,才有资格谈理想谈信念。
而人心也终究是需要对话与抚慰的,这大概既是演员不会全部被明星取代的原因,也是人们终于在点开无数次热搜以后开始抗拒流量的原因。最近,在另一档讨论演技的综艺节目中,谭松韵泪流满面地表示当身边已经没人会指出她演技上的问题而只会一味地夸赞时,节目中导师们的批评难得地让她找到了诠释角色的初心。相比那些不走心的明星发言,谭松韵这一席话更值得作为人们今天把脉中国影视行业的参照系,她既道出了行业生态的危机,也让人看到了夹缝中坚持向上的力量与希望。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