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华语片要“对抗”好莱坞得先夯实电影工业基础

2017-05-05 08:18:08来源:新京报    作者:兰波

   
要想正面对抗好莱坞,千万不要仅仅指望小聪明和热钱,更不要指望题材和宣发就能救市,踏踏实实打好类型片工业基础才是关键。

20150715110844_87118.jpg

          
  要想正面对抗好莱坞,千万不要仅仅指望小聪明和热钱,更不要指望题材和宣发就能救市,踏踏实实打好类型片工业基础才是关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韩国,轻松拍出《釜山行》和《海云台》这种精良的类型片时,那时,我们再来谈谈其他的。

  现象

  五一档华语片惨败,“速8”独占鳌头

  “五一档”小长假华语片票房数据,让人有些透心凉。四部被寄托了厚望的华语片《拆弹专家》《记忆大师》《喜欢你》《春娇救志明》到5月4日截稿为止,依旧只达到了此前各大媒体对票房预期的50%-60%区间,可以说,没有一部华语片的成绩超出预期,更别说爆棚。

  令人尴尬的是,“五一档”三天假期里,其中,4月30日和5月1日的票房单日冠军,依旧是上映了半月的《速度与激情8》。在天时、地利、人和(排片量)的情况下,华语片依旧被好莱坞打得满地找牙。
         

0.jpg

  
  更为郁闷的是,这四部华语片其实还是出自港台电影导演之手。有老将,有新手,但跟内地导演群体无甚关系。跟好莱坞抗衡的,还是以较为成熟、北上的港台类型片导演为主。比如香港曾经的B级片掌门、类型片老将邱礼涛第一次执掌动作片大制作;最早北上试水大陆市场的陈可辛和他的工作室开始扶植新人;以及在内地发展最好的两位港台青年导演陈正道和彭浩翔继续着他们的类型片实验。但饶是如此,当为华语片类型化开疆拓土的他们正面对撼好莱坞时,依旧纷纷不敌。

  颓态其实从年初就开始了,从二月中旬,《生化危机终章》这种在好莱坞只能算B级制作的电影,轻轻松松收割近12亿,甚至出现了三月里有多日,每日票房前五名都是好莱坞引进片的状况。只有演员出身的苏有朋导演的第二部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票房数据差强人意。可以说,华语片的这般惨败,是自2010年来,票房年增速达40%以上的内地市场从来未有过之现象。
          

1.jpg

                
  有人争辩,或许华语大制作都扎堆在暑期档或者下半年了,以往的春季档期不是也不强力吗?但我们纵向比较就可知,以往华语片票房再不济,都不乏内地电影人的身影,举例来说,2012年的五一档,是《黄金大劫案》、《杀生》、《匹夫》在拼,三位导演都是内地导演;而2013年的五一档,则有年度票房亚军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4年,则有《同桌的你》和《催眠大师》同台竞技。

  另从票房数据来看,五一档恰恰是近年来各个关键时刻增速最快的档期,同时,春季档恰恰是新导演出头之最好档期,因为更资深、掌握更多资源的导演都是冲着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而去,新人出头在春季,已成为共识。

  原因

  电影工业底子匮乏就容易掉链子

  今年这种华语片集体孱弱的状况到底说明了什么?其实大家稍微思考就懂得,还是因为内地电影工业底子匮乏,到了关键时刻就掉链子。

  从《泰囧》发轫开始,我们再回望这四年的华语片票房征程,发现内地片种里依旧是喜剧片一家独大。投入低,产出高,成为华语片里唯一能抗衡好莱坞的杀手锏。香港导演则主要把控着魔幻题材和动作题材,这些题材对电影工业依赖程度高,投入大,从前期的概念设计到后期的调色流程,以及最重要的CG镜头制作,每个环节都跟电影工业整体实力息息相关。恰恰是这些环节,至今内地没有特别出众的团队能一一落实,到目前为止,都是各环节外包——财大气粗的,直接找好莱坞及欧美团队合作,差点资金的,则是找韩国团队执行,再不济的,泰国、印度也不嫌弃。但是,基本上,没人敢找一家内地团队,不找外援地从头到尾执行。
           

3.jpg

                   
  前几年市场虚火好挣钱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内地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趁这几年出了几个市场认可的优秀演员,再搭上几个尚算稳定的编剧。而后继的青年导演中,真正能拍类型片的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都是演员出身,才能借着名气撬动资源,找几个好监制把控质量。就这样,勉强着对付市场。可以说,当追逐利润为唯一目标的热钱过去后,真相就这样浮出了水面。

  香港北上的导演其实是最清醒的,他们从本世纪初开始总结教训,当年的港产片衰落诱因就在于只捧演员挣快钱,却舍不得花大力气去夯实工业基础。与此同时,好莱坞则进行着数字革命,将电影工业技术更新换代,短短不到十年,就将曾经质量相差不大的香港电影踩到脚下。

  所以香港导演在内地寻求市场和资金的支持,但从未忘记对电影工业的重视,徐克、周星驰、郭子健、郑保瑞等这一批重视技术的导演越发有话语权、现在就连银河映像(香港电影制作公司)也开始投入对新技术大制作电影的实验了。

  顺带另外一例,从1999年后,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不仅导演、编剧、演员新人辈出,电影工业亦未落下,每个电影分工环节都有向好莱坞看齐的势头。肇因在于他们重视培育类型片亟须的工业人才。在逐渐破除本土电影配额制后,真刀真枪地和好莱坞硬碰硬,不仅没有失去市场,反而从亚洲崛起,同时也带动了作者导演的突围,商业艺术两不误。目前要说整体亚洲电影工业实力韩国第一,应该没啥异议。

0.jpg

               
  所以,要想正面对抗好莱坞,千万不要仅仅指望小聪明和热钱,更不要指望题材和宣发就能救市,踏踏实实打好类型片工业基础才是关键。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像韩国,轻松拍出《釜山行》和《海云台》这种精良的类型片时,那时,我们再来谈谈其他的。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