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降临》:不忠实原著也能拍出好电影

2017-01-23 08:41:51来源:新京报    作者:高小山

   
从一个影迷的角度,电影的价值在于复原视听觉上的物质世界,在于呈现能让观众抽离现实的视觉奇观。电影与小说的起点与终点都有不同,但能改编成“一点儿也不像原著”却同样优秀的电影,才是文学哺育电影工业真正的方式。

zhuangml71100_b.jpg

  
  从一个影迷的角度,电影的价值在于复原视听觉上的物质世界,在于呈现能让观众抽离现实的视觉奇观。电影与小说的起点与终点都有不同,但能改编成“一点儿也不像原著”却同样优秀的电影,才是文学哺育电影工业真正的方式。


  将原著影视化的难度巨大


  2017年1月20日,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降临》国内首映。该片改编自华裔作家特德·姜的著名中篇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科幻迷群体在针对本片的讨论热潮中,态度也呈现了比较两极化的趋向——或“震撼”,“达到或超出预期”,或“失去原著精髓”,“空有皮囊”。


  对于经典作品的改编剧本,科幻迷总有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是兴奋——超级英雄满天乱飞、动不动就世界末日的“科幻大片”占据大半江山时,这样一部核心科幻作品的改编电影是如此的珍稀和不多见(可能改编海因莱因短篇的《前目的地》是之前最近的一部,但国内票房与影响都很一般);而另一方面,商业电影势必要考虑普通受众的接受程度,做出许多剧情的改编与场景的变形。


  这简直像父亲嫁女儿一般,又高兴她有了个好归宿,又担心她如何消受新生活里的风风雨雨。


  对于经典科幻小说的改编,原著党和改编党的撕扯从未停止。《你一生的故事》作为科幻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中篇小说之一,其本身极为精彩的科幻内核和特殊的叙事手法,都是电影改编的巨大挑战。这也让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降临》有一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壮烈感。


  《你一生的故事》本身影视化难度非常巨大。双线叙事的文本,一条是学术气息浓厚的研究过程叙述,一条是母亲对亡故女儿超越时空的“回忆”,交织出因果律与宿命论的主题。这样平实缓和的节奏,艺术电影或许可以拿来就用,但对于商业片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惊悚化”改编重心淡化语言研究过程


  丹尼斯·维伦纽瓦与署名编剧的埃里克·海瑟尔对原作的大刀阔斧,可以总结成简单的三个字——惊悚化。最直接的手法是在观影过程中,有计划、按部就班地埋设“惊吓点”,在视听觉上用这些电影手法营造巨大的疏离感与不安全感。突然袭来的强光,毫无预兆发出巨大低频的声浪,这些惊吓点铺满了电影,让观众始终神经紧绷。


  而《降临》最大的惊悚处理即是将外星人“克苏鲁化”(注:克苏鲁,恐怖文学中象征邪恶与未知的神灵)。初读小说,完全不会觉得“七肢桶”是个恐怖的东西——两个可爱的外星人是细手长脚,外观几何化的机械螃蟹,还会吃东西,模仿人类走路。然而,《降临》中的“七肢桶”完全不同——超越人类的身高(仰视带来的被压迫感),缓慢而难以理解的动作,外表褶皱、粗糙,类似变异的巨型章鱼,还有突然岔开,贴在镜头上的七趾的附足,都迎合了洛夫克拉夫特创造的、人类共同的克苏鲁梦魇。


  场景上,《降临》相比原著也做了很多改变。小说中,外星人下放了一个“视镜”,相当于丢给人类一个可以双向交流的显示器。 “视频聊天”似的交流,拿到电影中就太没冲击性了。电影将“第一次接触”大大戏剧化——曲面的异星飞船,粗糙而空洞的空间,还加上了颇为精巧的扭曲重力设定。大量阴暗的单向光源,压抑的高度与巨大的宽度,都造成了超常规的视觉冲击——明白地告诉观众,这是一个非人类的、超越理性的所在。反观小说,飞船什么样子根本一笔都没写。


  剧情方面,电影对于小说的改编分两个思路,一是大大简化了语言研究的过程和其中的学术推理部分,二是增加了国际冲突的副线。科幻迷眼中,这必定是去精华取糟粕的选择——因为原著的精髓即在语言学的渐次推导下,看到异星文明眼中完全不同的时间图景和因果律。但电影淡化了整个语言思维的博弈过程,用一个“一触即发的大战”取而代之。


  “不像原著同样优秀”是文学哺育电影的方式


  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本源,改编电影究竟要不要,或在多大的程度上“忠于原著”?至少对于《降临》它几乎不可能,也不应该忠于原著。


  从一个影迷的角度,电影的价值在于复原视听觉上的物质世界,在于呈现能让观众抽离现实的视觉奇观。前面提到的“惊悚化”与“故事替代”,都是商业电影常规的呈现手法。可以说,电影与小说的起点与终点都有不同。一部伟大的小说,被改编成“一点儿也不像原著”,但同样优秀的电影,这才是文学哺育电影工业真正的方式。


  好故事不等于好剧本,好剧本亦不等于好电影。这个道理,有些观影经验的人都会明白。惨烈如弗兰克·赫伯特的史诗级巨著《沙丘》,豪迈的疯子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空前巨制,结果却中途难产,只留下了一部供死忠影迷们瞻仰的纪录片。多年后回看这次阴错阳差又必然的失败,虽然催生了《异形》《星球大战》和《终结者》的成功,但《沙丘》终究没有拍出来。在影迷们津津乐道的想象中,这部堪比《2001太空漫游》的伟大电影,终究是幻梦一场。


  小说文本中的精华部分,与商业电影的表现手法如何捏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维伦纽瓦给出的答卷,科幻迷买不买账另说。但作为影迷可以说,我喜欢并认可《降临》的诠释。


  当然,我也能理解核心科幻迷对《降临》电影的不满。作为一个科幻迷+影迷,我有时也会想入非非:如果把《你一生的故事》拿给斯坦利·库布里克,会拍成什么样子呢?


  (实习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