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配音艺术家向隽殊于12月12日下午5时在家中去世,享年91岁。向隽殊演过话剧,也演过电影,她在这些影片里大多时娴静,还没容我们看个仔细,就惊鸿一瞥地离我们而去。而现在,她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好在,我们还能一遍遍地聆听她的呼吸吐纳,那永不消逝的旧时光会仅仅因为听觉,而被重新擦亮。
颠沛流离的经历让她的声音有着忧郁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只有两大配音机构,南方是上海译制片厂,北方是长春电影译制片厂。向隽殊无疑是长译的奠基人和最具代表性的声优。她一生为400多部影片担任过配音,也是译音演员中惟一拿过两次金鸡奖的杰出代表:一次是1981年,为表彰向隽殊在配音事业的辛勤耕耘和由此带来的丰硕成果,而在第一届金鸡奖授予她金鸡奖特别奖。
第二次是2011年,向隽殊实至名归,获得金鸡奖终身成就奖。那一年,我负责给向隽殊登台授奖时撰稿,并编辑视频。我当时选择的第一个画面,是希区柯克惟一一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蝴蝶梦》,在一片雾气中,一扇铁门打开了,向隽殊缥缈的声线就缓缓地荡漾开来。“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曼德利。”由于向隽殊的少女时代常处于颠沛流离的状况,她最擅长的角色,是那些愁云笼罩,怀着自尊,既无助又顽强的女子。应该说,向隽殊的声音大多时候是柔弱的,随风飘摆又渴望依附的。《蝴蝶梦》中的丽贝卡就符合这样的仪态,向隽殊声线里的清朗婉转也就常蒙上了一层深深的忧郁。
关于此类孤苦的形象,除《舞台生涯》、《春香传》、《永恒的爱情》等一代人的银幕记忆之外,她为巴西电视剧《女奴》中伊佐拉一角的配音,也是不可磨灭的印记之一。这部电视剧在国内热播时,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街谈巷议的重要话题之一,人们为这个白人奴隶的坎坷命运纠结之时,常常忘记了是向隽殊的声音为我们刻画出一个纯洁少女所能绽放出的全部能量。
配音成就集中在朝鲜和前苏联电影
向隽殊在为他国代言的影片中,以朝鲜和前苏联的电影居多。她个人在配音事业上最杰出的成就,也是在这两个国家的影片之中。真正让向隽殊名声大噪的影片,就是朝鲜电影《卖花女》。这部影片在很多年里,都是无数国人观影次数最多的一部外国电影。若要表示情谊,请人去观摩这样的一部催泪巨制,仍是不错的选择。向隽殊为女主角花妮代言,她也是常常带着哭腔,极为投入地完成了这部影片的译制工作。当时的向隽殊近五十,却要演绎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以绝佳的声音控制,赋予这个苦难中的少女以清脆、纯净的音调。太多人仅仅因为这个声音,而一次次洒下同情的泪水。
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一部叫《无名英雄》的朝鲜谍战剧风靡一时。向隽殊宽广的声音塑造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她所配音的侦察员金顺姬是一个在立场和情感上有着多重维度的复杂人物。声音内敛、沉着,不急于为人物在跌宕之时涂抹情感色彩,却让我们深感到暗流涌动时的层层波澜。而前苏联影片《复活》中的玛丝洛娃,曾让人一度听不出向隽殊那极易辨识的声线,她是粗鲁而强硬的,动不动就会嘶吼起来的,婉转入云霄的百灵鸟常变成了遁入黑夜的乌啼。向隽殊声音的爆发力在这个懒得去宽恕任何人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释放。
向隽殊的配音能天真如雪莲,又能阴毒如蛇蝎。她能屹立于泰山顶上成为一棵松,也能低到尘埃里化为一抔土。几乎没有向隽殊不能驾驭的人物,她总能在泛人性的海洋里遨游、逡巡,并真切地给予人们以感动、震撼。向隽殊在这些影片里大多时娴静,还没容我们看个仔细,就惊鸿一瞥地离我们而去。而现在,她是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好在,我们还有耳朵,还能一遍遍地聆听她的呼吸吐纳,那永不消逝的旧时光会仅仅因为听觉,而被重新擦亮。
现在的配音,早就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么风光。很多人去观摩外国电影时,还是愿意选择原声,并认为让一个异域的人去说中国话,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就我的个人观点而言,一味地盯着字幕,画面多少会有些损失。再则,动漫作品没有配音是完成不了的。对于还没有完全扫尽的文盲,抑或有阅读障碍的人,乃至盲人,配音是必不可少的。想说的是,那些为配音事业唱衰之流,是应该考虑到这些的。
(实习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