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一出便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首先,就导演而言,是国民再熟悉不过的张大导演。20世纪90年代给观众奉献了不少经典影片,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在中国第五代导演里面也是名声赫赫,对于中国电影的贡献更是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如今繁荣的电影市场其实都应该感谢他在21世纪初所引进的商业片概念。大牌明星加盟、国际团队合作、精致唯美的电影美术、豪奢的电影首映礼和电影配套周边的营销等等,都成了如今商业电影照本宣科的不二教材。
电影《英雄》应该算作张艺谋导演作品的分水岭。从这一刻开始他的电影风格完全脱离了之前的文艺电影的特色。对于人物的刻画、剧情推敲开始减弱,反而是在服装道具、场景建设、大牌明星的投资上力度加强。这里还有一个鲜明的变化就是对观众口味的谄媚和对奥斯卡的垂涎欲滴。这里只想举2个例子,一个就是《十面埋伏》,一个就是《金陵十三钗》。
《十面埋伏》的两男争一女,爱情至上的剧情其实只是欲盖弥彰,实际上影片是想通过点到为止的的“情欲戏”来吸引观众眼球。导演了解观众的需求——在压抑中寻求解放。他巧妙地把握住了这个心理,在当时收获了极好的票房,但实际作品的口碑却并不好。但商业电影的投资老板们不在乎这个,只要有大笔钞票入账就是王道。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别谄媚奥斯卡的行为就是片尾曲是一首英文歌。笔者实在是搞不懂为什么一部讲古代中国人的电影里片尾要用英文歌,还是外国女高音演唱的,是中文没有办法表达这种“深沉的爱”吗?
而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演员构成和如今的这部《长城》类似,都是由好莱坞影星出演的电影。只不过前一个的类别是历史/战争,后一个是史诗/魔幻而已。对于《金》的评价,我是很复杂的,我只能说张导很聪明的捕捉到了国民的痛处。关于南京的那段记忆应该是整个民族的痛与恨。但我觉得他处理的不好,把这个历史伤痕还是过分商业化了,商业企图心太明显了,没有了严谨的拍摄考据与推敲,实际上讲了一个很不论不类的故事。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批评他,批评了就被指是“不爱国”。还记得当时轰轰烈烈地网络骂战,我们也查了一下这部片子的获奖情况,也就只有倪妮获得最佳新人等几个奖项,而关于电影本身也只有提名,也算是侧面支持了一下这个的观点吧。
好了,扯了一大堆,让我们继续扯回这部电影。看了这部电影的演员表,除了马特达蒙和其他几位有着演技担当的好演员(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黄轩)外,中国的卡司基本上全部都是当红偶像:王俊凯、鹿晗、林跟新、陈学冬、景甜...市场资本导向很明显地已经规划好了“票房保证”,这个时代的“粉丝经济”才是市场动力。也许这群卡司只是在电影里小露一脸,或者只是打个酱油,但也足以让那些电影投资商们腰包满满吧。
最后,关于影片的特效。我们认为不管这个怪物能做成什么样,应该也超不出《哥斯拉》、《环太平洋》、《复仇者联盟》的框框。毕竟是合拍片,特效也都是国外团队再做,能做出什么效果,我想,对于已经饱受美国“爆米花”英雄电影轰炸的国内观众们,应该都见怪不怪了吧。
总之,综诉以上几点,张艺谋导演的新片《长城》应该是一部可以预知的电影。电影的美术一定是豪华大气,演员服装一定是精细到每一个细节。片场道具也是100%远古还原,一定又是给观众营造出视觉饕餮盛宴的感觉。
从预告片的片段可以推测出这又是一个和古墓探秘、夺宝奇兵相关的故事,故事的套路应该是男主联合中国军队一起抵御想要毁灭世界的恶势力最后拯救了全世界。然后那些偶像“鲜肉”们有演技的应该会分配到一些配角的角色,没有演技负责露脸的就是打一下酱油。至于怪兽。。。并不是很期待,应该也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对于票房,有那么多“鲜肉”票房还会低吗?可以说,这又是张导一次对观影市场的一次准确定位,是否又能如之前这般“谄媚”成功,就期待影片上映以后的票房结果了吧。
国外的电影公司看重了中国这块潜力市场,所以找中国出名的导演合作,也是想口碑银子一起赚。中国导演刚好借力国外公司,发展自身实力,谋求共赢。但真心希望不要苦了观众,糟蹋了观众的银子。也希望写的这些预测都不会实现,这部电影会出其不意,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实习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