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影评《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2016-11-16 11:34:04来源:大家谈影视    作者:

   
除了最后两分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仍旧是一部非常李安的作品,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QQ截图20161116113440.png

       

QQ截图20161116113456.png

   
  除了最后两分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仍旧是一部非常李安的作品。


  伊拉克大兵比利林恩,在战场上营救自己的长官,恰巧被一个废弃的摄影机拍下来,成了新晋美国英雄。他因此有机会和他的B班战友,回国休假两周。电影开始的时候,假期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他们最后的任务是在一场橄榄球的比赛中场和真命天女一起演出。


  电影的现实时间就是他们当天观看比赛和参加表演的时间,但李安用类似《广岛之恋》那样的手法追随着林恩的意识,把时空扩充到战场,扩充到他回国的两周。


  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里他见识到万花筒一样的世界。有排队向他表示倾慕和赞美的人,有认为“你荣获了和敌人贴身肉搏的机会”的男记者,有口口声声“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让你们赶紧回来”的企业主,有张口就是金光闪闪的虚话套话“你们象征着美国精神,b班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却在金钱上压榨他们的富豪,有认为“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就是在避弹坑里搞同性恋卿卿我我”的普通观众,有贴近他嬉笑着骂他“混蛋、滚开”的伴舞男。


  林恩在这个热闹至极的巡游里越来越感到和整个世界的“说不着”。这个世界不存在“感同身受”这回事,他杀死敌人、看着敌人在自己身体下面死亡、看着他的长官吐出最后一口气的经历,被不同的人用他们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消费。他,就像庞大的自助餐餐台上的一只火鸡腿、一块三文鱼。他游走在各种人群里,和所有的人都隔着一层透明的薄膜。世界之大,然而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妥帖安稳地放下“自我”。他的孤独感在和真命天女一起演出的过程中达到顶峰——最不得了的时代偶像在前面扭着迷人的腰臀高唱,所有的烟火齐放,巨大的体育馆里群情沸腾,人类营造出了他们所能够营造出的最厉害的大热闹、大辉煌,而b班战士们在这个大热闹、大辉煌里只是像机器人那样任人摆布地机械地走动,林恩举着他的手敬着神圣的军礼,绚烂的烟花在他的眼里是战场的炮火、无限的“生”在他的眼里是他曾经面对面的“死”。他那惊惶而茫然的脸上流下了一滴泪。


  每秒120帧的技术在这里发挥了它的功效。强烈的沉浸感带你到这个现场,你体会到荒谬、震撼和不安,那滴泪好像流在你的脸上。然而那是一滴意义特别模糊的泪,那个泪比利林恩不能解释、你不能解释、甚至连创作这一切的李安也不能解释。


  在那一滴泪里,比利林恩成为了一个最典型的李安式的人物,成为李慕白、成为王佳芝、成为少年派。选择了重新回战场的林恩、和放弃策划许久的谋杀的王佳芝是一样的,他们的选择并非是发现了意义,而是发现了“无意义”。林恩和其他李安式的人物一样,感受到了信仰的滋生和召唤,感受到了比生命更大的东西,却又无可奈何地与之擦肩而过,无所捕捉。


  在“和这个世界说不着”的戏里,有两场“说不着”的戏最狠。有一场发生在林恩和他最爱的姐姐之间。他上战场是为了姐姐,他的姐姐唯一想做的就是找机会把他从战场拉回来。他一度动心,在离别的瞬间还是拒绝了。极其失望的姐姐说他“为了自己的英雄形象不惜去践踏其他的国家”,他说“你这样说我不公平”。他姐姐知道自己说的不对,他也知道自己的解释没有必要,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离别的时候拼命地拥抱、哭泣——为了无法相互理解和满足,为了满身的伤痕,为了“可能到死都是处男”。


  第二场戏更厉害,我认为李安在这场戏里拿出了他十分的功力,说出了他作为一个“温和”的人不好意思说出的所有的话。拉拉队的女孩喜欢上了比利,比利甚至在潜意识里和她有了一次春梦,然而她的呻吟却直接转变成了表演中歌者高亢的歌声,那种歌,我想就是非常类似于中国人《我的祖国》那样的歌吧。在比利将要离开橄榄球赛场的时候,女孩跑来和他告别。他抱着美丽的身体,百感交集地说“我差点要带着你跑掉了”,然而女孩却惶恐起来:你不是英雄吗?英雄怎么可以跑掉?她真情实意地问他:你相信基督吗?她真情实意地说:我会为了你祈祷的。他们恋恋不舍,他们吻别。比利非常投入,假装这不是鸡对鸭讲,假装他可以从这个感情中获得慰藉。


  李安的厉害就在于,很多人看这场戏的时候是会被感动的,会哭,会认为这就是美丽的爱情。


  接下来就是我颇有点腹诽的最后两分钟。在最后的两分钟里李安忽然心软起来,在“林恩是一个孤独的个体”、“林恩和他B班的小伙伴们是一个孤独的整体”之间犹豫不决,最后,他用一堆小伙伴们互相之间抒发的“我爱你”勉勉强强地落脚在了后者之上。


  是比利林恩不够有勇气还是李安不够有勇气?或者也许是,李安用这种“不彻底”,来表现人的无法“彻底”。和B班小伙伴的情谊,是林恩逃避虚无的最后一个堡垒,他只要活着,就无法放弃所有的堡垒。少年派为哄骗自己活下去编了一个故事,林恩为了活下去缩回到这个堡垒之中。然而这个堡垒和其他的关系一样,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什么用。


  被讨论过很多的120帧的新技术,在我看来类似电影史上的色彩进入电影。声音进入电影导致了整个电影美学的大改造,默片和有声片,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色彩进入电影的影响是温和的,它使电影所表现的更像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当时也有很多人认为色彩干扰了他们享受叙事,就像很多人抱怨120帧表现的不是真实、而是细节过于丰富和清晰的“超”真实一样。120帧会不会成为一个方向、会不会改变整个电影美学,这是未知的事。谁说了都不算,时间说了才算。然而对于这个电影来说,最好的一件事是——厉害的技术不被用来拍视觉奇观,而去拍人的精神世界。技术是为了帮助人更近地接触灵魂,一点儿都没有被浪费。


  李安讲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本质上是一个故事。他创造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其实是一个人。选择重新回到战场的比利,和决定不杀汉奸的王佳芝,和讲了一个故事来哄骗自己活下去的少年派,是一个人,说的是一个事。他说的是人在这个万花筒世界里的孤独,人和人交流的虚妄和不可能,人被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意识形态操纵又耍弄,人对信仰的无限需求又永不可得。


  比利林恩和这个世界“说不着”。


  (实习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