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毯星闹戛纳你情我愿?

2016-05-24 11:27:34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董铭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全方位缺席,可该国的电影人却“无处不在”。去年还有《山河故人》和《聂隐娘》双博金棕榈,今年的华语片却被“剃了光头”,连非官方的“导演双周”和“影评人周”都无一入围。

1.jpg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全方位缺席,可该国的电影人却“无处不在”。去年还有《山河故人》和《聂隐娘》双博金棕榈,今年的华语片却被“剃了光头”,连非官方的“导演双周”和“影评人周”都无一入围。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明星们赶个大早,飞赴蔚蓝海岸,红毯“走秀”,凑个别人家的热闹。就在第一天的开幕红毯上,就有巩俐、李冰冰、倪妮、赵涛、刘亦菲、黄璐等多位女星“扎堆儿”,之后陆续还有李宇春、杨紫琼、刘雯……在Photocall区应声而立,享受各国媒体的闪光灯,甚至于一些没什么知名度的演员、网红,也都想方设法地前往了戛纳,甭管现场有没有人认识,只要在红毯上走一圈,就能往国内发回照片“秀戛纳”了。


  因为媒体的放大效应,红毯秀有点“喧宾夺主,舍本逐末”的趋势,许多明星和片方,千方百计地搞到首映红毯的入场券,即便没有官方邀请函,还有不记名的首映票,甚至是借来的记者证或展商证,总能各显神通,蹭上红毯。虽然戛纳官方禁止转让首映票,可架不住市场需求大,早有公司做起这个中介生意,待价而沽。


  对于真正的国际大牌来说,在戛纳走红毯的机会并不少,毕竟整个影展期间有四五十场首映,像巩俐这类当过评委又是主赞助商代言人的明星,还可享受雷诺礼宾车直达接送的礼遇。但对没那么大名气的演员而言,方法也总是很多。即便没有官方邀请函,品牌公关和赞助商手上的散票,只要肯花钱也能买到。传言今年戛纳的开闭幕等热门场次都炒到了上万欧元,国人的贡献也是不小。也许在他们心中有这样的观念:只要踏上红毯就算大功告成,谁管你走没走记者通道,是不是人肉背景,挤在群众中有无人识。


  其实,戛纳红毯的设计很独特,除了棚下专设的拍照区,还有一段步入电影宫的大台阶,比起其他活动更具“仪式感”。红毯设立的初衷,原是借机向影片主创致敬,对于一个首映式而言,仍以电影放映为主,红毯秀只能算是“前戏”。戛纳红毯秀一般控制在一个小时内,现场有安保人员控制流量和进度,哪怕你是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若非影片主创的话,也不好意思在红毯上停留太久。前两年某国内女星因为“赖”在红毯上,来来回回摆pose,最后被保安催走的事儿,被爆出来就惹人尴尬。今年据说又有一位国内不太知名的女演员,导演和评委都已走完,现场主持都结束陈词了,她还在台阶上搔首弄姿,浑然不顾保安都关门开映了,真是“押了大轴”。而另一位国内的女演员,因为有幸参加了好莱坞大导的新作首映,愣是在放映中“屏摄”并传到网上,实在是有违最基本的观影公德。这已不只是个人虚荣那么简单了,除了利益使然,还有公众活动最基本的守序和素质,到底法国人也不认识你,只是说“看,那些中国佬……”


  因为各单元都没有华语片可以采访报道,国内的摄影记者只好把镜头对准了红毯上的中国明星。毕竟比起那些国际名导、欧美巨星、无缘一睹的各国参赛片,国内观众对本土明星更加熟悉和亲近些,大幅报道他们的行程动态,礼服装扮,也在情理之中。山不转水转,来戛纳的中国明星也换了一茬又一茬,除了雷打不动的巩俐、杨紫琼,往年常见的张曼玉、章子怡、舒淇、范冰冰都没来。今年的几位新面孔还显稚嫩,拍完照的老外记者向中国同行打听“这妹子叫啥?名字咋拼?”人家可有上百万的粉丝呢,没有作品也走红毯,品牌看中的就是这人气。某主赞助商把中国区的代言人轮番送往戛纳,走红毯,作颁奖,甚至是当评委,把商业化的默契做成了实打实的影响力。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其实,不光是中国有“毯星”,法国当地也有不少明星、名流和名模们来“蹭”红毯。卢米埃尔电影宫里两千多个座位,入场的也不全是电影圈的业内人士,大量时尚达人、社交名媛、大使夫人等,也热衷于搞张邀请函来走一趟。虽着装各异,但基本上还是墨守行规,打领结穿礼服,拍了照就进厅,很少“阻塞交通”,更不会在放映中开机摄录。


  欧美媒体在报道戛纳时,也会大篇幅聚焦“红毯秀”,尤其是八卦娱乐和时尚类媒体,逐一点评起来,比国内同行要“毒舌”。什么《咖啡公社》女主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透视装”,评委克里斯滕·邓斯特的“肉花服”,“贝嫂”维多利亚自创的裤装,以及各类外围酒会上的卡戴珊们……都是西方媒体吐槽的乐趣所在。说到底,戛纳既是艺术的圣殿,也是娱乐的天堂,深谙利用明星提高人气的经营之道,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个舞台上,提高民众关注度,最终获益的还是电影节本身。


  当然,对于这种“红毯乱象”看不下去的人也不少,譬如杰拉尔·德帕迪约,这位曾凭《大鼻子情圣》荣登影帝的“前法国巨星”,就对戛纳当下的商业化嗤之以鼻。“戛纳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狂欢,早就被媒体入侵了。如今到处都是金钱交易,与电影本身渐行渐远。虽然还有些好电影,但想看的人必须通过层层安保。看着洛克·希弗帝(著名色情影星)走上红毯台阶,几个女人在那儿穿着开衩到屁股的裙子,电视上全是花哨的图像,太污了。走红毯?别介,谢谢您了!”德帕迪约也并非完全否定红毯,去年他与伊莎贝尔·于贝尔合作的《爱之谷》入围主竞赛时,也曾随剧组走上了红毯。他反对的是那些娱乐化、商业化的“蹭红毯”,毕竟在老一辈影人的眼里,电影节应该是开拓业内合作,加深影迷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个被大片厂和奢侈品牌主导的名利场。


  据一位久居戛纳的老华侨回忆,最近20年来,戛纳电影节的商业化和全球化十分明显,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各国电影产业,都在利用戛纳的舞台做营销。12天的电影节期间,场外的宣传活动,酒店的大幅海报,品牌奢华的派对和人声鼎沸的“红毯秀”,都比电影放映更夺人眼球。媒体推波助澜的娱乐化,正在改变着戛纳,而在上个世纪,这里还只是电影业内的聚会。


  如今,这里逾10亿美元的交易量,总归需要真正的买单者。与日渐疲软的欧洲相比,中国市场是如此迅猛,今年虽然没有华语片入围,依然有不少片商前往戛纳,700多家中国公司在“电影市场”里寻找商机。那些出品方组织主演赶赴戛纳,开发布会组织采访,重金砸下《银幕》等场刊封面和内页广告,既为出售海外版权,也为新片上映造势。至于红男绿女们,无论官方邀请,还是品牌赞助,自掏腰包,都要来感受一下国际范儿的喧哗,就算没蹭上红毯,也能吹吹地中海的暖风呀。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