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不谈《权力的游戏》,只聊《冰与火之歌》

2015-04-21 16:28:28来源:豆瓣    作者:子非鱼

   

 
  奇幻文学,与其他文学类型一样,有其诞生、发展、沿革,乃至进化和异化。
 
  有时对于奇幻,我会坚持一种奇怪的分类。先引出科幻,如果说现代派文学,其实大多描写20世纪的文明与人,而所谓后现代文学,其实更多是在重塑当今时代个人与社会的定位,那么“真正”的后现代文学,描写未来之人与社会的文明图景的文学类型,是什么呢?
 
  我常常幻想,应该是科幻文学无疑了。只要看看阿瑟·克拉克、威廉·吉布森、菲利普·迪克等人的作品,就能了解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学”,在几十年前对于如今、于未来的的洞见与预言有多深。
 
  而奇幻文学呢?同是幻想文学类型的奇幻文学,又怎么说?
 
  所谓奇怪的分类,既然科幻文学可做真正的“后现代文学”,那么奇幻文学,则无疑是“前现代文学”,现代文明之前的,平行于中世纪、跨越史前,乃至直溯远古,前现代的古典想象盛景。
 
  那这篇要讲的《冰与火之歌》,在这幅盛景中又该是怎样的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冰与火之歌》,当今奇幻文学何去何从,难以想象;严肃和经典文学,构建真实文明的历史,幻想文学,构建人类想象的历史,没有《冰与火之歌》,想象的历史将留下永远的断章,以后再要写,只能是断章史。
 
  史诗奇幻一般来说,现代奇幻开宗立派,自“魔戒”始。托尔金从一战前到二战后,先后完成了《霍比特人》和《魔戒》系列小说,被认为是奠定了史诗奇幻的范式。
 
  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史诗奇幻”。
 
  “史诗奇幻”是奇幻文学中的第一大流派,在此之前,还有罗伯特·霍华德的“蛮王柯南”系列所代表的“剑与魔法”流派、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所代表的“克苏鲁神话”流派以及不太知名的“凯尔特神话”等,而主流奇幻文学的发展,大致是以史诗奇幻的沿革作为基准和坐标的。
 
  这个概念在此厘清,因为许多奇幻读者容易将许多“史诗奇幻”大部头等同于奇幻文学,其实是以偏概全,奇幻文学流派众多,丰富得很呐。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属于青少年奇幻、《暮光之城》系列属于“都市奇幻”、《碟形世界》系列属于“幽默奇幻”、最近很热的罗杰·泽拉兹尼的《光明王》则属于“科学奇幻”,另外还有“英雄奇幻”、“志怪奇幻”等等等等。
 
  不过在此,还是讲“史诗奇幻”,因为《冰与火之歌》就是“史诗奇幻”,或者说最伟大的史诗奇幻小说。
 
  话说托尔金开创了“魔戒”系列之后,整个奇幻文学脱胎换骨,自七十年代开始,直至九十年代中期,一批作家开始走上抄袭和模仿之路,一系列大部头史诗奇幻小说纷纷出版,顺应了“魔戒”热潮,这是当时主流中的主流,尽管有其他流派的革新与创新,但“史诗奇幻”的主导地位仍然不可撼动。
 
  那时的乔治·R·R·马丁,后来的“坑王”乔老爷子,他在做什么呢?
 
 
  乔治·R·R·马丁在七十年代,马丁在科幻“黄金时代”尾声异军突起,以一系列科幻作品夺得了数次雨果奖和星云奖(皆是幻想文学最高奖项,只不过一个是大众派,一个是学院派),八十年代随着科幻文学的暂时蛰伏,又开始涉足奇幻领域,尤其是借斯蒂芬·金的声名鹊起,深耕恐怖奇幻领域(他在此期间写就的《热夜之梦》,一直排在我奇幻文学榜单的前五),然而八十年代中期,囿于风格的限制,马丁转而去了好莱坞。
 
  去好莱坞,作甚?当编剧。当时有一部热门剧集《阴阳魔界》,就是马丁推出的(可以推知后来的《权力的游戏》,马丁在好莱坞的资源应该是发挥了相当作用的。OK,说好了不提美剧)。
 
  “史诗奇幻”的模仿热潮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以罗伯特·乔丹推出“时光之轮”大系成为托尔金模式巅峰为止,才告一段落。一般把以上这段时期的史诗奇幻,称作“旧史诗奇幻”,亦即承袭了托尔金光明与黑白、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世界模式的史诗奇幻小说。
 
  既然有“旧史诗奇幻”,那必然就有“新史诗奇幻”,谁呢?当然是乔治·马丁。
 
  1996年,马丁推出了自己构思五年的奇幻巨作,“冰与火之歌”系列第一部《权力的游戏》(注:此处容易自行脑补美剧第一季铁王座海报)。该书一上市,旋即成为一面旗帜,“新史诗奇幻”的旗帜。当今许多炙手可热的奇幻新秀,都是继承了马丁的衣钵。
 
 
  我们看《冰与火之歌》,为什么成为“新史诗奇幻”巨作,“新”在哪儿?
 
  三点:深度描写人性,精细架构世界,视点人物视角。
 
  深度描写人性。
 
  不学究,马丁描写人性最令人措手不及的一点,就是“凡人皆有一死”。
 
  一般奇幻文学,主角光环是默认BUG,标准设定,一般不会死,不一般的情况下受重伤,就更不会死了。但马丁不这样做,他喜欢为人物角色加注一种黑色幽默般的沉重宿命,不可避免的命运终结感。
 
  我举三个例子。艾德首相、“红毒蛇”奥柏伦亲王和泰温公爵。
 
  其实刚开始读《冰与火之歌》的时候,我是试试的,老版本一共三本,摞在一起视觉压力颇大,所以你不能叫我一口读完,我就读完。但我真的深读下去之后,发现确实不能自拔。那时尤其喜欢艾德,感觉这个国王之手,定要廓清君临,扫荡兰尼斯特一众恶人,结果放下第一卷,第二卷没看多少,死了。
 
  后来历经红色婚礼、莱莎被“小指头”推下月门以及石心夫人复活,又辗转来到多恩的情节,进入马泰尔家族势要复仇的节奏。奥柏伦亲王,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维斯特洛大陆的人,一个把“魔山”格雷果·克里冈打趴下的人。
 
  老版的《冰与火之歌》,两人对决之间有一幅插图。我当时看这一面,热血沸腾,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亲王万岁!“红毒蛇”是我们的旗帜!然后一翻页,瞬间被反杀,死了。
 
  但其后又怎会料到,泰温公爵也会遭遇不测呢(其实朝思暮想,等没想到真死了)?提利昂将十字弓对准马桶上端坐的泰温公爵时,我以为提利昂会放自己的爸爸一马,泰温谈不上老泪纵横追忆往昔,至少会留提利昂一条生路吧。结果“嗖嗖”,也死了。
 
  马丁不写夸张的主角光环,他写人性。艾德,内敛但优柔,身处君临险恶之地,又背负一系列惊天的秘密,必死;奥柏伦,气势太盛,物极必反,何况还有道朗在背后下的一盘大旗,必死;可敬可亲的泰温公爵,是死在了提利昂压抑几十年的恨意的爆发之下,看似运筹帷幄,实则床榻之下进退失据,也必死。
 
  在此,《冰与火之歌》不需要特意设置夸张的剧情,以制造悬念烘托人性,直接突出个人与命运纠缠时的张力,模糊善恶的边界而着眼人本身的选择与纠葛,就已是最大的悬念,最深刻的人性。
 
  精细架构世界。
 
  《冰与火之歌》中的维斯特洛大陆,是公认的最复杂的架空世界之一(在我心中,稍次于“时光之轮”)。据说在动笔写之前,马丁那五年全部投身于研究世界各文明历史,从社会政治到人文风貌,巨细无靡。
 
 
  维斯特洛大陆与自由城邦因而宏观来看,有了维斯特洛七大王国的中世纪特色,狭海对岸九大自由城邦的异域风情,杂糅痕迹浓烈的宗教信仰;微观来看,有了上到国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可信度极高的衣食住行、行事规范和礼仪。
 
  有考据党就经多年研究后得出,维斯特洛的历史,就是英国的历史,尤其是玫瑰战争的历史,七大王国的设定,其实根植与英国前前后后几个家族王朝的历史;还有学者指出,狭海两岸繁杂的宗教,森林之子、七神、“光之王”拉赫洛、千面之神,其实融合了基督教、凯尔特信仰、北欧神话、两河流域苏美尔神话、波斯琐罗亚德斯教派(俗称拜火教或祆教)等诸多神话和教派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信而合理的重新构建;亦有索隐派指称,其中许多事件,其实暗合了一系列历史悬案……以上,《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构建之精细可见一斑。
 
  而我想要指出的一点是,在这些“第二世界”的设定之下,马丁赋予了此种精密的形式背后,极为可信的社会学和人文学内核,宫廷斗争、骑士精神、伦理和价值取向,乃至于不同国家和城邦治下个人和大众在特定时期的行为逻辑,也与其文明形态高度贴合。
 
  更关键的是,所有这些架构又与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宿命抉择和命运浮沉结合,以人物突出战争的残酷与时代更迭的历史纵深,又以文明的冲突衬托人物的多面对立和复杂人性。
 
  这才是其伟大之处,以往奇幻作家,以往奇幻作品,能构建起一个完整世界的不在少数,能塑造若干典型人物的不在少数,但能够将两项都做到精妙绝伦且互为映衬,马丁是第一人。
 
  然而还有更绝的。
 
  视点人物视角。
 
  POV手法(Point-Of-View),也叫视点人物写法,特点在于每一节以第一人称视角将故事叙述限定在视角人物身上,周遭所经历的事,全系于他一身,且以其个人性格特点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加以调试、配合、取舍。
 
  乍一看,是限制;再一看,不得了。
 
  一开始是几个固定的几个视点人物,每个视点人物所在的每一章的时间线和故事发展皆不相同,但随着视点人物的不断变化(下场往往是死),由此在结构上呈现出多线叙事和视点人物上下承接的关系。
 
  而这一手法作用于叙事上,则是摒弃了上帝视角的背景描述、多个主角在同一场景的穿插交代等一般史诗奇幻文学常用的创作手法,以强烈的代入感和主观上信息获取受视点人物所造成限制,充分营造悬念(试想如果以瓦里斯或者小指头为视点人物,我想“冰与火之歌”中大部分谜团早就真相大白了)。
 
  一般的“旧史诗奇幻”,若和“冰与火之歌”篇幅相当,往往会出现时间线混乱、叙事冗杂等缺点,马丁创造性地采取POV手法加以克服,同时又使作品富于节奏感、可读性极强,读者一不小心,欲罢不能。
 
  其实POV手法,马丁并非原创,有流派专门以此手法写奇幻,比如罗平·荷布的“刺客系列”,但马丁将这种手法与宫闱秘史、权力争斗乃至家族兴衰变迁相结合,扩展以整个大陆的王国战乱和朝代更迭,笔力所承载的格局瞬间提升;但与此有同时又以其视角的限制,着力刻画幽微的事件与人物,笔力所描写瞬间毕露锋芒。
 
  以上,便是“冰与火之歌”之所以是“冰与火之歌”的缘由。马丁几乎以一人之力,将史诗奇幻流派带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卷一《权力的游戏》甫一出版,便获得轨迹奖、世界奇幻奖和星云奖提名;1998年卷二《列王的纷争》出版;2000年卷三《冰雨的风暴》出版,进入雨果奖最佳长篇决选(惜败于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但卷四《群鸦的盛宴》出版,却已经是五年以后了(拖延症征兆初现),但最终进入雨果奖和英伦奇幻奖决选;等到卷五《魔龙的狂舞》与读者见面,居然已经是2011年,不过一上市便长期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至于卷六《凛冽的寒风》,以及卷七……最近马丁在网上放出了卷六的最新章节,珊莎终于出现,众网友高呼,上一次读到珊莎的章节,已经是十年前了(卷四在2006出版)……而在马丁之后,一批新史诗奇幻作家涌现,布兰登·桑德森、丹尼尔·亚伯拉罕、帕特里克·鲁斯福斯等等,皆发扬了马丁的光辉传统,并各有所长建树颇多,撑起了当今奇幻文学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2007年,HBO击败Netflix,签下了“冰与火之歌”系列的全套电视改编权,并在之后推出了奇幻影视作品中的丰碑,现象级的《权力的游戏》。
 
  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