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白鹿原》的吃相不好看

2012-10-17 09:30:36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许石林

   

  我看电影《白鹿原》,尤其反感剧中的麦客割麦像驴群一样在地里糟蹋麦子,真正的关中农民割麦,割得整齐漂亮,放得很讲究,不散乱,麦茬尽量留得很低,一是可以收获更多麦秆;二是方便耕种秋庄稼。其中原因,就是人对土地、对粮食有感情。不要以为打铁的就得一身脏黑才像,麦客就得是傻乎乎的一身邋遢。其实,真正的好把式,仍然是一身洗得白净的裤褂。虽为辛苦劳作者,但身上有那种劳作者的动人气质,田小娥看上黑娃就应该是看上这个才对。黑娃因为几个麦客在背后轻薄地说田小娥,扔下面碗就把一个麦客推倒扭打,这就把田小娥感动了。这是很虚假的,非常浅薄无力。

  说这个,貌似跟吃相无关,但是,它跟情理有关,跟情理有关就跟吃相有关。

  电影《白鹿原》至少还有两处可挑剔:一是喝酒;二是吃面。喝酒一人一个杯子,还举起相互碰杯,这不像是乡下人喝酒,更不像老式的关中乡下人喝酒,即一人一杯不符合我们关中旧式酒席上的饮酒礼仪。那时关中的乡下,用的是轮杯礼仪,即一席一杯依次轮流喝,有古人“共饭不泽手”之仪,席间气氛端庄而文雅。影片中人物喝酒,神情呆木而散漫,对酒这种粮食的精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敬重和珍惜之意。吃面比喝酒还不像我们关中人吃面,夸张的长筷子、大碗、宽面,但吃面的人端碗的动作,看着一碗面的神气、眼光,都不像是对粮食有着由衷的、说不出的喜爱的老式关中人,夸张地表演吃面,但看上去不香,不感染人,不让人有喉头忍不住蠕动的馋。黑娃这个穷小伙,一筷子面在嘴里,边嚼边说话,嚼断的面条掉到碗里,是最不真实的。一看就是演员在吃面,很为难地吃面,但不是剧中的黑娃应该有的吃相。你端起一碗面,单就那个动作,就能看得出你是不是关中人,你对面的感情、你是不是吃面长大的。

  从前我没意识到,其实我吃面基本上是不嚼的――那天有人说他发现作家杨争光吃面不嚼,我马上试了一下,发现自己也不嚼。几年前请王子武先生吃一家新开面馆的面,面馆在深圳开,学了南方人的做法,一碗面捞起,上面放两根焯熟的青菜,王先生和我一样,先把青菜挑起放到一边,然后加香醋辣子等调料,吃完,先生一抹嘴说:“好!实在是好!”我说:您也不吃面里的青菜。王先生像说一个很大的事儿一样,非常庄重地说:“吃面就是吃面么,可弄两根青菜干啥?绊绊瘩瘩地!”王先生这样说,可以判断,他基本上也不嚼。

  吃面,嚼不嚼,不一样。吃相不一样,吃相背后的习惯和情感也不一样,吃相反映出的信息各有不同。樊哙在鸿门宴上喀喀喀地将一块生猪肘子剁巴剁巴狂嚼大咽下去,那吃相能挡百万雄兵,反映了刘邦集团的力量和气概。所以说,吃相比吃什么还重要。曾国藩领湘军,其老家有个后生亲戚慕名投军,曾与之共饭,观其吃相,即看出此人胸襟狭小,无大志,遂客气迂回地安顿打发了事。

  吃相泄露人的性情,关中农村人娶媳妇,婚礼当天,新媳妇和娘家送亲的人共席,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以后这些人来,可就是亲戚了,媳妇作为主妇,是要张罗招待客人的,一般不上席吃饭。新媳妇就是再饿,婚礼这天坐席,别人吃得很开心,但新媳妇几乎不吃。为什么?因为再好看的吃相都不如不吃更好看。所以,新媳妇两边的伴娘,即关中人说的“扶女的”――从前女子小脚,又顶着盖头,两边要两个已婚妇女搀扶着,帮助新娘走路,又可以在耳边悄声提醒礼仪细节,同时照顾其当天的饮食诸事。新娘那天几乎不说话,与人交流,只低声告诉这两个扶女的嫂子,由她们与人沟通交涉。两个扶女的嫂子,会在新娘稍微有空坐在房中休息的时候,与婆家人沟通,赶紧给新娘弄点吃的送到新房中来,婆家也是懂的,早早就准备好了,饭菜端到房中,扶女的将看热闹的请出房,将门掩上,给新娘一个背着人、不让人看见吃相的吃饭机会。一切的掩饰、遮挡、回避、隐藏,无非是主动地自我约束,以更美好的形象,完成文化规范中的礼仪。如果哪家的新媳妇当众吃饭,嘴张得大了,或者结婚那天吃得多,会被人添盐加醋笑话几十年,经常拿出来当作笑料,消遣之余,警戒教化待嫁的女子。[NextPage]

  评剧《杨三姐告状》中,老高家一个老亲戚,听说杨二姐出殡,前去吊丧,进门即大声干嚎:“我的那个六侄儿媳妇――”后面的词儿还没出口,就被执事和高家人礼貌地劝解,她骤然收声紧问:“大侄媳妇儿啊!上哪儿吃去?”――丧事更要注意吃相,在丧家吃饭,要貌端色恭。孝子如果放开来吃饭喝酒,会留下笑柄的。古人警戒,孝子有丧亲之痛,礼当枕块,几乎废食断饮,不能放饭流歠,即大口吃饭、大口喝汤,吸溜吸溜的,吃相贪婪放肆,没心没肺,不敬不孝。(见《孟子·尽心上》)

  现在影视剧表现农村题材,吃饭的多数不尊重粮食,更没有礼仪。这是对农村最严重的误解。我至今记忆中最文雅的吃饭,仍然是关中乡下,哪怕是物质贫乏的过去,饭桌上的礼数仍然是现在的人比不了的,尤其是那种老少几代人一起吃饭的人家。

  当代豪华酒宴,无非是装饰豪奢的土匪窝,虽灯红酒绿,杯盘罗列,珍馐满席,也因为其庸俗无稽的所谓宴会上的规则和潜规则,无非势利逢迎之术,交际无规则,往还无礼仪,与文化无关,再奢华唐皇也难掩盖其本质的粗俗鄙陋。现在那些培训宴会礼仪的,多数白费劲。吃相就跟年轻人脸上的粉刺一样,不从身体内部调理,它会很自然地冒出来的。吃相是很难装出来的,它是身世、习惯、性情、文化等等的自然流露。王安忆曾写过一篇文章,说黎明扮演的电影《半生缘》中的出身富家的公子世钧,在外面随和,回到自己的家里,吃饭中无意流露出了那种出身的派头。

  讲究吃,人人都会;讲究吃相,今人则罕能意会。想起孔子说的,孝,如果说就是能养即给饭吃,则犬马亦曰能养。人之所以是文化了的人,就在于注意吃相。

  (实习编辑:郭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