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厨》里,海清则是真真正正地成长了——她可以很霸气地高踞在厨房里呼来喝去,略不合口味便一脚踢翻徒弟精心烹调的菜品;也可以很有人情味地保下犯错的低级厨师;她可以在师傅面前娇嗔……
对于海清的观众来说,如果从《玉观音》看到《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再一路看到《后厨》,他们现在肯定爱死海清了。从刚出道没有找准定位时期的“我是谁”,到国民媳妇时期的“我是女人”,再到现在演绎职业女性时的“我很成功”——海清这10年来的角色变化,实际上暗合了无数女性的成长经历,这给了观众们超越该剧本身的强烈代入感和满足感。“海清成长”也就成了比《后厨》更值得咀嚼的话题。
在年轻时,每个姑娘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都会犯难,找一个现成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就成了一个幼稚但简单的做法,于是我们看到“银镯女子”“二B女青年”这种词汇层出不穷。海清刚出道时也是如此,饰演的大部分角色都可以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玉观音》里边的钟宁“泼辣霸道”,为了自己所爱的男人可以干出各种极端的事情;《书香门第》里边的颜珏,也是走“爱恨分明”的路子,作为知识分子家庭的一个点缀;《梅花档案》里的白蔷,则是“为仇恨牺牲自己”的初级女特务——这些角色看似有个性,实际上都很脸谱化,就如同年轻时往身上贴各种标签,以此来探究自己生活的可能性。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生活的演进,无所适从的年轻姑娘们往往会被推着走到某个被社会设定好的位置上,比如被身边亲友催促婚姻问题的大龄剩女,需要赡养父母的女儿,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妻子——处于任何一个位置,她们都不得不咬紧牙关尽量扮演好这个角色。《双面胶》把海清推到了“媳妇”的位置,所幸的是,海清将一个性格耿直、优越感极强但同时又带有平民气质的上海娇媳妇塑造得极为成功。接下来,《王贵与安娜》《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接踵而至,安娜、海萍、毛豆豆——海清演绎的这些“媳妇”们性格各异,带着小算计、小泼辣、小贤惠,真实而生动,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清好像忽然间就好似找到了自己在荧幕上的位置,变成了“国民媳妇”。但很多时候,演员的无奈在于被动,那个真正被观众认可接受,甚至被期望的人,并不是自己想成为的自己。
这个阶段其实是成长过程中最艰难的地方——当我们通过努力把自己的某个角色演好之后,我们很有可能误以为这就是“我是谁”的终极人生答案,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成熟的终点。幸好海清不是。《媳妇的美好时代》之后,家庭剧明显地向她表示出过分的好感,更大量的媳妇角色向她涌来,但海清没有再接过任何一个。一种类型的角色,都只是人生或者演员生涯中的一个层面,我们需要多层面的更丰富的生活,海清需要多类型的更丰富的作品。成为金鸡视后,客观上也让海清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方向。
《心术》的“美小护”是第一步。当我们看着海清穿着粉嫩的裙装卖萌,费尽心机和心仪的男人玩各种小暧昧时……那个熟悉的“媳妇”形象便开始逐渐远去。在《后厨》里,海清则是真真正正地成长了——她可以很霸气地高踞在厨房里呼来喝去,略不合口味便一脚踢翻徒弟精心烹调的菜品;也可以很有人情味地保下犯错的低级厨师;她可以在师傅面前娇嗔;也可以冷酷地拒绝要求加薪的下属;她可以毫不留情地惩罚八卦自己私生活的同事;也可以天真地酒后失态——海清用这个角色告诉我们,除了应付婆媳关系那点事儿之外,她还能丧心病狂地热爱工作、在职场上备受尊重,她还能自由洒脱地像单身女孩那样魅力四射地生活。
《后厨》是海清成长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看着海清演了10年戏的观众,就像看到一个女人的成长全过程:看到她跨越各种坎坷的努力,看到她日趋独立的自我意识,看到她磨练出来的从容气度——所有人都会忍住不爱上她。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