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骑士崛起》之所以如此备受期待,甚至于成为一场全球娱乐盛典,多半是因为它是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的最终篇。在2005年的第一部《侠影之谜》上映前,蝙蝠侠几乎是漫画改编电影中的最失败的角色,随着三部曲的陆续上映,这位悲情英雄真正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黑暗骑士崛起》的上映为这个伟大电影系列画上了黄金句点,但珠玉在前,要说曲终篇超越《黑暗骑士》,还有待商榷。
承担完结篇重任的《黑暗骑士崛起》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便是第二部《黑暗骑士》的起点太高。尽管《黑暗骑士崛起》仍然保持住了诺兰的一贯水准,叙事精准、情节曲折、角色刻画立体,细节处理漂亮,尽管当汉斯·季默存在感极强的配乐响起,当蝙蝠侠的logo在半空中燃烧的时候,观众们还是热血沸腾了起来;尽管四年的期待终于如愿以偿,总还是让人觉得缺少了点儿什么,至少,没有办法像《黑暗骑士》一样让人震撼得说不出话。
问题恐怕首先出在了反派身上。"蝙蝠侠前传"系列的最大亮点之一便是每一部中的反派,《黑暗骑士》的巨大成功与希斯·莱杰的天才表演不无关系,电影也因他的猝然离世而成为无法复制的经典。但仅凭一个演员来评价一部电影是有失公道的,与前作神经质的妖娆反派相比,《黑暗骑士崛起》中汤姆·哈迪饰演的贝恩也堪称十分性感。应该说,演员的表演是近乎完美的,贝恩头脑聪明,连续作案布置缜密;他强壮有力,人高马大的块头让人在视觉上就替蝙蝠侠捏把汗;他冷酷无情又擅长鼓吹,煽动起那"99%的人"去对抗"1%的人"。汤姆·哈迪是那种连手指头都有戏的演员,在粗暴专横的外表下散发邪恶教主的魅惑气场,即使与小丑相比,贝恩也同样魅力不减。狂热的信仰是时代的疟疾,每一次都能带来可怕的混乱与动荡,贝恩这一角色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并不是像微笑的大猩猩一样的毒液面具,而是其身后影武者联盟疯狂的偏执信念。
只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贝恩都是自己跟自己玩儿,与蝙蝠侠的智力交锋实在少之又少。在《黑暗骑士》中,蝙蝠侠与小丑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是两个人扣人心弦的迎来送往完成了情节的层层推进。而贝恩就没能受到如此的宠幸,他一个人打劫了证券交易所,一个人派猫女去暗算蝙蝠侠,一个人囚禁了全城的警员大军,唯一有精彩斗智的环节仅在球场爆炸一场戏中,再剩下就是不怎么需要智商的近身肉搏了,铁拳重锤打得倒还是十分过瘾,唯独欠缺了让观众回味的空间。而主角蝙蝠侠,多数时间都被关在一口暗无天日的井里重复自己童年的蝙蝠洞噩梦,几乎被故事的主要线索抛弃了。这样的设定毫无疑问把电影打回了《侠影之谜》稻草人和影武者大师的起点标准,反派不但与主角疏离,结局也收笔潦草。作为最大亮点的反派没能承担起发光的责任,是《黑暗骑士崛起》无法比拟《黑暗骑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剧情设计上,《黑暗骑士崛起》也难与步步为营、招招皆计的《黑暗骑士》相比。《黑暗骑士》几乎是在片首第一个镜头就开始刨下大坑,小丑有一套严丝合缝的反社会世界观,剧情安排上也紧紧围绕他毫无漏洞的逻辑展开,配合蝙蝠侠的自我救赎与重新认知通篇节奏紧锣密鼓一气呵成,看完令人长舒一口气。《黑暗骑士崛起》似乎花费了太多精力在其他事件上,在不咸不淡地铺垫了接近半个小时之后,剧情才正式展开,然而又不幸将重头戏放在了主角武力大角斗上,就连警察反攻夺回城市的大戏码也没能充分展开。贝恩之死来得太快太突然,几乎毫无预警,死法上也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玛丽昂·歌迪亚扮演的米兰达·泰特尽管至关重要,却因缺乏足够的铺垫而使得其转变难以令人信服。在《黑暗骑士》中无论小丑、高登还是蝙蝠侠,至死都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为打动人的部分,而在《黑暗骑士崛起》中却很难看到一个角色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似乎是迎合剧情逆转的需要,也许是因为阵容太过豪华,前两部中出现的明星几乎在第三部中悉数回归,有太多错综复杂的身世背景需要交代。这大概是曲终篇盛宴无法避免的窠臼。
尽管无法与《黑暗骑士》比肩,《黑暗骑士崛起》仍然比普通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更胜一筹。在上一部质疑了民主的本质和拷问了人性的善恶之后,诺兰又将焦点对准了所谓社会精英以及过度疯狂的信仰,直指现实社会之黑暗张力不减。另外,诺兰始终克制地平衡着场景规模,多个非重头戏场景十分惊艳。如猫女偷窃珠宝的华丽亮相,安妮·海瑟薇大气端庄的形象颠覆了前几任猫女的性感造型,尽管她是衣服穿得最多的一任猫女了。管家阿尔弗雷德的两度告白感人肺腑,囧瑟夫断桥上直面友军的子弹让人印象深刻,当韦恩拄着拐杖出现在昔日辉煌的地下军备库里的时候,崭新的高科技装备更衬托出一代英雄的衰落悲凉。
无论从天时地利来看,《黑暗骑士崛起》都无法超越《黑暗骑士》,但它明显比前两部更震撼的强大视效、群星荟萃的豪华阵容以及心灵救赎的深度提升,使得这部电影仍然出色地完成了终结任务,成就了一首悲情英雄的史诗绝唱。
(实习编辑: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