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在美国上映后,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所有观众都在IMDB和烂番茄等网站上发表自己对影片哲学性内涵理解的长篇大论,却在热烈讨论的同时又集体表示这部电影实在很难看。他们给电影打10颗星,却说电影情节实在乱七八糟,他们说这是宏篇巨制,却说电影里每个人的故事都没头没尾。直到影片在中国上映,才明白外国影迷那些又激动又痛恨的复杂情绪到底从何而来,因为《普罗米修斯》就是一部创作水平没跟上思想水平的电影。
1979年,42岁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摄了第一部《异形》,讲述了人类飞船在宇宙中收到某行星的讯号降落该星,结果遭到异形袭击的故事。影片在当时所营造的全新恐怖环境和充满想象力的美术设计,都产生了极大轰动。33年后,75岁的斯科特导演重拾这个让自己名震好莱坞的题材,《普罗米修斯》是导演带着更多对宇宙、对人类的思考所讲述的《异形》之前的故事。
影片中的主人公追寻的最大的主题就是对人类起源的探讨,用《武林外传》里的话说就是,影片里的人都在苦苦寻找着“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这些终极问题的答案。一个拥有高智慧的巨人在地球上喝下能令自己消散成粉末的黑色药水,粉末带着高等文明的DNA附着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生物的细胞上,从而令人类也拥有了智慧和文明。数万年后,人类在古老的壁画上发现古代人类崇拜的一组行星,直到有一天,人类科技水平有能力到那些星星上去探索,一群怀揣着寻找人类起源美好梦想的科学家们出发了。
而带着这些问题出发的主人公们在寻找创造自己的文明的同时,也作为文明的创造者创造着它人,被人类创造的人最终发现自己已经超越了创造自己的人而叛变,而创造了人类的人则在人类的对抗下最终被自己创造的用来杀死人类的军队所吞噬,从而交配出了可以灭亡人类和自己两种文明的异形,影片从一开始,就铺垫了“寻找文明起源注定毫无结果”的线索,却仍然在恶战之后,让幸存下来的人类继续出发,去寻找着那些创造了创造人类的人的更高文明,这是一条没有尽头也没有答案的道路,也是宇宙间所有文明都在埋头行进的道路。这样深远而带有哲学思辨性的主题异常引人瞩目,也引发了观众的积极思考,影片中不同人物带着的各种暗喻、没有明确揭示的哲思性情节,以及《普罗米修斯》和前作《异形》隐秘的联系,都成了科幻迷们积极热衷讨论的对象。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影片的深刻内涵带来了类似《盗梦空间》的一般的热烈讨论,可影片本身的质量的低下,却让雷德利老导演这次没能收获超越自己前作的好的口碑。
之所以口碑不佳,首先是因为影片的情节漏洞百出,似乎是因为导演想表达的事太多太多,因此每件事都要么讲个开头,要么讲个结尾,所以每件事都讲的没头没尾。观众在看完电影以后,至少要带着100个问题走出影院:为什么开头创造者化为灰烬落入水中,从而让人类得以继承它的DNA,而后来,人类几万年前的壁画中又多次表明创造者回到地球来开发人类文明,最后创造者们却在打算消灭人类的路上被神秘力量阻挠?为什么影片中会忽然出现一个全息式投影的人一直指引着地球人来到异形军队的所在地,但他们却莫名的都沉睡了?为什么人类创造的机器人戴维在发现异形后要让人类喝下培育异形的种子,为什么电影里的各种科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都不停的干着惹祸上身的傻事?总之,当你看完电影,你就会发现自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影片中有太多不该发生的事被导演当做理所应当突然提出,而应该讲述的事,比如几名科考队员的下落,则像迷一般消失,好像导演在拍戏的后半期忽然把他们忘了一样。
除了剧情的坑爹和演员的弱势之外,影片唯一有可能让观众觉得过瘾的,大概就是导演对《异形》恶心巴拉的血腥戏的继承,不过可惜的是,剖腹、爆浆、斩人头等B级片影迷们最为期待的戏份,都被大刀阔斧的剪掉了,且删减痕迹好不拖泥带水,影片的跳跃程度让人感觉跟在看枪版一样。此外,原本华丽、阴暗,充满哥特加蒸汽朋克味道的美术设计,也因影片被拍成3D而大打折扣,不知是否是影院设备不佳的原因,总之全片都沉浸在又黑又不3D的痛苦中,白白浪费了雷德利·斯科特最擅长的外太空华美设计,相较此前刚刚上映的《超凡蜘蛛侠》,让人深感无力吐槽。
尽管雷德利·斯科特是以为非常伟大的科幻片导演,他的《异形》和《银翼天使》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但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时光的流逝虽然会不断积累你对人生、对宇宙的认知,却也会让你慢慢丧失了与时俱进的能力。《普罗米修斯》虽然有着超越时下任何一部科幻片的内涵、气质、哲理和野心,却终究因为叙事手法的老套,情节过多而带来的故事断裂,毫无巧思的繁冗细节,主角表演的僵化,和对高科技3D电影手段运用的不到位,而让影片质量大打折扣,成了一部空有哲思,却毫无娱乐性的电影。
(实习编辑: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