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的文艺与商业相结合的电影,有这么两类,一类是在商业片制作中加入一些文艺化的深刻主题,比如近几年被影迷捧上神探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另一类是看上去文艺腔调十足,拍摄手法、表演手法都很像沉闷文艺片,可是看到后面才发现故事线紧扣心弦,节奏陡升,剧情翻转超出想象,视觉听觉闷到最后,在精神上反而有了一丝商业片的畅快,比如欧洲少部分为商业市场所接纳的大师们。可以看得出,新人导演程耳的这部《边境风云》,就是努力在实践着后一条道路。
由于有宁浩的监制,小马奔腾这次可谓是冒华语影视界无人敢为之风险,给予了程耳导演当下华语圈里最大的创作自由。前期剧本创作、中期拍摄、后期配乐剪辑,《边境风云》几乎全程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下,可以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作者电影。因此,当《边境风云》中表现出华语圈里罕见的个人风格泼洒的时候,观众们可千万别感到意外。这就是华语圈当下最稀缺的那一类,敢于完全讲述个人艺术观念的片子。
在本片中,导演死死扣住的一个词汇,便是片名中的前两个字----边境。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都是这两个字的论据。影片前边很大的篇幅,导演都在用一种明显有别于当下商业片的叙事节奏来展示众多边境人的“现状”和“往事”。这些人物又被插叙和倒叙分成了两条平行线。最后再通过叙事线上玩出的技巧,把所有人推向了一个戏剧张力的波峰。导演不喜欢用直白的方式来解说角色的心境,而是喜欢让镜头和表演说话,拍出了很多“尽在不言中”和“无声胜有声”的镜头来。如果观众在前期的慢节奏中没能准确把握角色的心境,那么在后期节奏陡升的时候,一些精妙的细节设置,很可能难以第一时间体会到冲击感。因此说,本片的拍摄手法和个人表达欲的强烈,导致了该片对观众的影视鉴赏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的通常体会是,当遇到艰难抉择或受到某种困境的时候,人的情绪应该是爆发式的,应该大喊大叫大吵大闹一番。可是《边境风云》中的诸位角色,却总是在镜头中以冷面示人。即便他们面临的是即将家破人亡的惨遇,他们看上去似乎也不愿把面部表情强化分毫。这是本片导演程耳赋予《边境风云》最独特的感觉之一。在程耳的表述中,孙红雷、倪大红、陈坤等人饰演的人,是边境人。这里的“边境”不仅仅是指他们生活的地理位置处于中缅边境,而是指他们的自我判断一直在一个无形的“边境”处徘徊。
他们有别于我们这些“内陆”人,生活中99%的时间都不需要摇摆,不需要做出生死的抉择,不必对自己的每一个言行的谨小慎微。这些边境人的心理压力是无时无刻的,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小的选择,都可能导致自己或身边人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因此,在长期处于边境磨砺下的这群人,渐渐变得与我们这些内陆人完全反向了。《边境风云》就是在记录这群人,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打乱时间线的叙说方式,让内陆人能够透过他们冷冰冰的表象,看一看他们内心的情。
(实习编辑: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