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庄是对好编剧,我想这点毋庸置疑。从《无间道》时代的江湖乍现开始,这两人就一直维护着这项独门绝技没有丢,缜密的剧情是值得称赞的理由,但显然,他们的技能仅止于此,他们不是好导演。
导演的功用不仅仅是简单呈现好剧本,他应该有着一步的创造,如何让镜头更有韵味,如何让画面直抵人心,当你看完一部电影如果能记得某个画面,这便是导演的功劳,很遗憾,在麦庄导演的电影中完全看不到此类信息,即便是备受赞誉的《窃听风云》系列,也仅止于故事而已,《听风者》同样如是。仔细分析《听风者》,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值得考究的场面,比如周迅之死,本可把错愕与懊恼的情绪更直接地传递给观众,类似《无间道》黄秋生死亡的那一幕,而梁朝伟自挖双眼,显然可以更震撼些,甚至连梁朝伟迅速破译敌方电台的场面,那种带有古代侠士复仇快感的场面都拍得不紧不慢,说到底,是因为麦庄没有那个导演意识。
但如果凭此就把《听风者》钉到失败者的十字架上显然是有失偏颇,《听风者》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剧本,这两个以编剧见长的男人居然在这里马失前蹄。
《听风者》主打的是谍战,这从影片一开始惊惶失措的“电台丢失”开始就表露得清楚无误,这是电影的明线,属于牵引观众的作用,当周迅去抓梁朝伟时,暗线开始出现,那就是二人的感情纠葛,应该说都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影片不到一半,谍战的部分迅速了结,于是跟随影片发展的观众自然只有二人的感情可以看。但事实上,麦庄固守于自己观念,让二人的感情细微得若隐若现,这实在冒险。这时范晓萱的出场“解救”了观众,复杂的背景,奇特的摇色子破译,不了解小说的观众觉得这里大有文章,于是观众毫不犹豫地会把范晓萱作为谍战主线的延续与替代,而与此同时,周迅的离开使得原本就不牢固的感情暗线彻底消失,梁朝伟与周迅几乎没有交集地各干各事。
然而,我们都知道范晓萱是无公害的美羊羊,但是当这条线被封死后,我们来看一下电影到底存在着什么:一,谍战,在梁朝伟三番四次破译电台后这已经不再吸引人,没有连续性导致后出的“重庆”并不能让观众投入,这条线可有可无。二,周梁感情,如上所述,已经被导演稀释到尽,几乎不在存在。三,范梁感情,没有丝毫的波澜,便没有丝毫的兴趣。四,梁朝伟的成长,这个人物始终是扁平发展的。于是,我们在这时几乎看不到吸引人的内容,更多人选择了看表看手机看时间。
大约麦庄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在影片的结束,我们看到的精心设计的诱捕迷局,但显然,对于已经暴露的“重庆”几人来说,有这样一个“被诱捕”的机会相当于中了一次六合彩,如果不是我方智商太低,就是电影的逻辑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任麦庄如何解释也无法自圆其说,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为设局而设计的结局,以至于忽略了宇宙的规律。
如果说之前我们认为麦庄不是好导演,在这里可以得到明确的证实,更进一步的是,至少在这部电影中,麦庄也不见得是多好的编剧。
(实习编辑: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