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济公3》里主角满嘴的网络流行语,《钟馗传说》里的花魁唱起了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轩辕剑》出现了投影仪,全村人乐呵呵地看上了电影……这个夏天,古装剧已经不满足偶尔出格一下,开始在整个篇幅中穿插各种雷人装扮、造型、情节以及台词。
对于古装剧的雷人设计,观众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容忍度,骂声也有,但都是零零星星,很难形成趋同的意见。或者说,现在古装剧这么搞已经成了主流,见怪不怪的观众已经学会了适应。
古装剧同质化
自《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武林外传》成为荧屏“新经典”以来,古装剧已经被现代元素充斥,不但说着和现代人完全吻合的语言,而且在思维上也向现代人的喜好靠拢。不知不觉中,高度娱乐化的古装剧融入了人们的审美,对其失去了抵抗能力。
披着后现代外衣的古装剧迎合了观众的新奇心理和隐藏的摧毁欲望,但收视率的狂欢导致大量古装剧同质化,又迅速导致观众产生了腻烦心理。按常理讲,被观众厌烦的电视剧类型会很快消失于荧屏,但古装剧却涉险过了关。帮助古装剧不断“涅槃重生”的力量,源自这个类型电视剧“咸鱼返生”的精神——对古装剧“骂并快乐着”,竟然成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潮流。
流水线简单化
《活佛济公3》《钟馗传说》《轩辕剑》三部电视剧匪夷所思的雷人桥段,丝毫不顾逻辑的情节设计,对烂俗审美的肉麻迎合,这一切都被冠以“创新”或“照顾观众口味”的名义进行,创作者还津津乐道什么这是国际化、想象力,对自身贫瘠的创作能力毫无羞愧之意。恶搞性质的古装剧大行其道,原因在于这种剧写起来、拍起来、播出去和收回钱都很简单,随便搭个草台班子,从浩如烟海的古典著作中掂取一部,就能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反过来看,用心于精品剧拍摄的创作者,虽也能赢得名声,但因为精品剧不能时时提供无脑化的娱乐刺激,反而很难重复播出。按比例看,现在荧屏上是不到一成的精品剧在大战超过九成的烂剧。
拍古装剧的确要有国际视野,在各方面的创作上要有想象力,但应为电视剧的既定核心服务,这个核心包裹于娱乐最里层,它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价值观、一种审美底线,观众可以单纯地享受一部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但这快乐不能建立在肤浅的视觉或词语冲击上。
(实习编辑: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