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岁岁清明》影评

2011-10-20 09:56:3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和运超

   

  “江南”,在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地理名词,不如说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厚重的中华历史和文化积淀,让苏杭地区孕育了浓郁的人文风韵。所以,当今天看到贴着抗战题材标签的《岁岁清明》时,很大程度以为会放错拷贝,外表好似一个旧社会男欢女爱的故事,而且就连名字都透着婉约,或者琼瑶风。可实际上错了,尤其最后十分钟的高潮,会让人大跌眼镜。

  《岁岁清明》这个片子,不禁让我回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出身的著名历史学前辈吕思勉先生的一个说法,中国江南一带的民风古代是粗犷的,从吴越争霸、项羽八千子弟灭秦再到东吴火烧赤壁夷陵,江南的民风其实不是后来印象中那样“吴侬软语”。但是,经过历史演变和江南倍出的文人墨客,人们所了解的江南成了烟雨蒙蒙的水乡,成了美女的产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文化印记,当观众看《岁岁清明》前80分钟时,似乎都会以为这是一部很平淡无奇的情感片,似乎顶多把江南杭州的茶文化做了一番宣传,作为龙井之乡,其实世人都耳熟能详了。画面中优美的绿色田园,画境一般的西湖远景,似乎浓郁的乡野自然气息依然是第五代文化习俗影片的魂魄在跳动。显然,主创并不太希望朝着习以为常的主旋律路子用力,而是着力拍出风格。[NextPage]

  那么,所谓中国特色,自然就是影片占据大半部分的家族情怀,情感恩怨和茶文化应该是一明一暗两条线,通过一种文化脉络,为这个看似有些平淡的情感纠葛提出一根线来,再通过这根线结出整个故事的主题——那就是当地人的精神如茶,虽然看上去很平淡无味,但内在很值得回味,而且经得起风雨!

  很多今天的观众并不能真正理解第五代究竟有什么先锋性。细细回味这一批人的经历才能明白他们当时所张扬的力量,和当时电影厂体制下宏大叙事的不同。其实,他们的许多作品,往往不是在拍真正意义上的故事片,而更多的是张扬一种情怀,是经历艰难困苦和挫折思考之后的沉淀。

  铭记牺牲,铭记抗战,本身就是一种怀旧的氛围,思考人性,思考战争的创伤,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回味,这是第五代最为惯用的表达方式。当然,《岁岁清明》的一多半故事和最后的日本人出现,感觉是经过设计,而且,汉奸与痛斥的语言,也是观众可以想象。也就是,在表达当地人平静生活和遭遇战争的不幸时,这种反差是鲜明的;但刻画敌人的凶狠与汉奸的恶劣时,还是相对传统。之前,做悬念的一幕,尹逸白与日本人来到阿敏的茶园,聊起茶文化,引起阿敏对尹逸白的误会,本来也有些意境,但是当真相揭开,急转直下流于烈士殉国的草草收场,解开悬念很快,但观众的情绪并没得到充分释放,似乎意犹未尽的感觉。

    (编辑:杨丹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