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海洋》影评

2011-09-02 12:08:3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麻绳

   


  《海洋》是一部值得尊重的电影,这是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继享誉世界的《微观世界》和《迁徙的鸟》之后又一部心血之作,全片投资7500万美元,拍摄耗时4年半,动用了世界最专业的水下拍摄团队,最终将绚烂多姿的海底世界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一部在视听上几乎无可挑剔的电影,每一格胶片都在标榜着自己华丽背后的昂贵。在中国的影院里能看到这样一部如纯净天籁般的电影,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但是制作的诚意与最终呈现的效果未必一定会成正比,因为这里水平的发挥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变量。《海洋》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是不合格的,与雅克·贝汉的前两部作品有较大差距。结构上杂乱无章,旁白无力,脉络不清,好像是被风吹散的手稿被收集后无序排列的结果。虽然扣了一个很宏大的环保主题,但并没有在讲述的推进过程中看到主题被强化和深入的过程,大部分时间只是海底奇观的简单罗列和展示,环保主题的功能仅仅是将拍摄素材串联起来而已,而且这个串联的衔接和过渡都很生硬。这对于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不足的,这样的主题先行下视觉体验,通过阅读《国家地理杂志》也能获得。

  《海洋》最严重的问题是我感受不到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爱,只是在贩卖动物形象,而由于动物出现时没有字幕说明动物名称,观众很难对动物产生归属感,只是留下了一个海洋生物很美的笼统印象。这些动物其实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应该予以足够的尊重,应该让观众通过名称能将几种让人惊艳的动物长久地留在记忆中,让他们成为我们感受和回味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媒介,这样的归属感其实很重要。其实在影片的美国版和日本版中,动物出现时都是有说明性文字出现的,遗憾的是在中国的版本中这些基本的信息都被忽略了。

  《海洋》于8月12日在内地上映,首周仅取得了200万票房,但高上座率和良好的口碑让影片的第二周票房逆势上扬,达到了620万,此前进入商业院线的纪录片是去年贾樟柯的《海上传奇》,结果遭遇票房惨败。对于缺乏成功的纪录片运作模式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海洋》商业上的成功具有超出电影本身的意义,由此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外优质纪录片被引进,从而在一线城市培养固定的纪录片观众,这将成为国内纪录片走向商业化的一个良好契机,当然《海洋》这种大规模资本运作的产物肯定不会是未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方向。

    (编辑:杨丹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