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简·爱》的原著党,什么样的不适应都能拗成适应。比如当年44版非让观众睁着眼睛相信琼·方登“相貌平平”,最后大家也都信了。有时猜想这本书的影像化过程如此苦逼,大概在于原著中的人设就很给制片人出难题:男方“中年、不帅”,女方“矮小、不美”。真要照着这个标准找人的话,恐怕片子是没人要看的。因此历来版本的《简爱》都使用了偷换概念法,将男方往沧桑阴郁上靠,女方往清淡知性上来。至于具体的选配,就看编导对这两个标准怎么理解了。
11版的选角应该是在年龄上最符合原著的一版——法斯宾德34岁,米娅21岁,基本就是原著中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年龄差。这也昭示了本版在“创意”方面的野心:即突出原作中一直受清教徒禁欲教育的少女初入社会的朦胧感,走“成长教育”的套路。片中两次展现走廊里的人体油画,近乎于直点这个主题。这一点确实是个突破。过去的版本都有一种把简·爱大龄女文青化的倾向(96版的甘斯布尤其明显,71版更甚,堪称是老处女化),放弃了对她身上不谙世事、伤春忧郁那一部分的表达,直接进入两性性格交锋的模式。但这种设定,等于为人物添加了一个心理层次,在操作上的难度远比单纯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为高。这也注定了这一版必须找到既“不走寻常路”,又不致偏锋到走火入魔的表达模式。
我没看过导演福永的其他作品。从本片的镜头感看,他的手法很稳重,而且乐于给古典控们呈上视听诱惑。这一版的《简·爱》可谓是非常风格化的一版。原著中的戏剧化情节被进行大幅度的冷处理,除了简化对白、选取最有表现力的部分之外,还强调了一种灰暗、清冷、沉静的压抑色调。配以唯美的精致画面和哀婉的弦乐,自有一种幽怨的质地在。也许这种质地就是人称的“哥特+小清新”,却不可否认,它带来的观感还是很受用的。
也正是这样的冷化,使得本片变成了一部简·爱的少女心情日记。米娅的表演稍显稚嫩,但这种稚嫩正很好地表现了简·爱初入世界,心怀希望却又一片茫然的状态。她的冷,不是因为天性严肃孤僻,而是因为对外界尚未知未了,只能形成自我保护的壳。这是一种熟女演员无法强求的气质。特别是片头的逃家、在宅院中漫游和与里弗斯的对手戏,我以为都是可以打到及格线的。前提是,必须先在心理上接受简·爱是一个“不到20”的少女的事实,不要用印象中那些端庄、成熟的“女教师”模子去套在她的身上。她刚刚从一个几近与世隔绝的寄宿学校里出来,既不是亲切可敬的班主任,也不是高知未嫁的女强人。她有时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作为一个孤儿,也无人可以告诉她该怎样做。她的第一特征是自然随性,独立和自爱只是这随性的表达结果。“小清新”之感,正由此而来。
而法斯宾德的罗切斯特,争议应当比米娅的简·爱更大。问题还不在于非让观众睁着眼睛相信他“不帅”。而是他个人的气质,使得这个罗切斯特身上的“邪气”非常重。开头的两场夜谈戏最明显。我由此感觉此人如果去演希斯克利夫可能更合适。虽说勃朗特姐妹笔下的这两个男主人公都是哥特黑暗质的,但正如夏洛特的性格还没有艾米莉那么决绝,罗切斯特也总比希斯克利夫稍显柔和。也许福永需要的正是这种“邪气”来配合片子的哥特气氛。然而最终的效果有些过犹不及。原作中一些很有绅士气的描写,被演绎出了一丝挑逗的味道。实际本片“成长教育”的设定,导致罗切斯特的戏份变得十分微妙。而法斯宾德这次又不能像在现代戏《鱼缸》里那样,靠一脱搞定,而是必须在裹严实的条件下,逐层逐次地展现出成年男性魅力的说服力。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质感。两个小时的片长确实略显紧张(所以个人觉得这部书还是更适合拍剧集)。好在最重要的“诀别”那一场他表现得还算达标。当然,对于这种风格的罗切斯特,只能看观众的接受程度如何了。
与其说本版的双方缺少“化学反应”,不如说这次看到的“化学反应”与以往观众所习惯的不太一样,有点“怪”。但原著中的爱情就是一种怪诞的爱。它有性诱惑和性启蒙的一面,但又具有超然的精神性。它基于超脱世俗的不凡灵魂,但却又在不得逾越的法则前止步。看得出福永比其他的编导更想抓住这个故事的“髓”,虽然这要冒着让观众感到不知所云的危险。
这里罗嗦一下我看过的《简·爱》的五个版本(73版和97版无缘得见)。44版是纯好莱坞版,取明星而弃原著设定,拍摄手法是典型的大片厂浪漫剧。但整体上的哥特氛围和黑暗感拿捏得相当不错。不能不提的是奥逊·威尔斯的罗切斯特。此人既不英国也不贵族,那张时年29岁的娃娃脸与“沧桑”俩字更是最不搭调,但硬是凭着“无法无天”派的演技把气场提了上去,是此版最大的功臣。71版实际是很讨巧的一版。乔治·C·斯科特把“愤世嫉俗”这个词儿阐释得淋漓尽致,只是对中国观众来说,这个成就过多地和邱岳峰的声音纠缠在一起,分不清是从谁那儿来的了。苏珊娜·约克如果不是李梓的配音,恐怕就要彻底“女教师”了。BBC的83版是“最忠实于原著”的一版,一度是部分原著党如我矬子里拔高的安慰。虽然这种死着心眼的后果,是牺牲了一定程度的观赏性,并制造了无数的吐槽。克拉克的简·爱确实在“丑”字上动了真格的,遗憾的是她的表演与道尔顿的差距差不多有他们的身高那么大。蒂莫西·道尔顿从英伦气质到表演功力都无可挑剔,舞台剧的表现方式几近过火(顺便说一句,与71版被配音成全了原作相反,当年“正大综艺”的配音对这一版来说最好还是弃之不要)。96版是“阳光版”,哥特气氛几乎没有,代之的是全面田园化。演员方面,威廉·赫特的和蔼可亲我还勉强能忍到结尾,但夏洛特·甘斯布的圣女式冷感实在有点过了头(说走就走,连“诀别”一整场都省了,这耿直的。06版的迷你剧口碑不低,在个人观感中却是最不对路的一版。除了剧情、台词、表演方面的严重通俗化,露丝·威尔森的简·爱在念那段“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的表白时居然哭得脸变形。而托比·斯蒂芬斯,有前四个一线男演员的罗切斯特在先,我只能认为他在梦游。
说来也奇怪,各版《简·爱》在演员选配方面似乎都容易倾向于男强女弱,显得有点本末倒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观众来看“爱情剧”的错觉。其实罗切斯特不过是简·爱生命中的一部分,虽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一部分。如何平衡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戏份,也是一大挑战。福永在这一方面也做到了精而不简。因此对我来说,11版是基本成功的一版《简·爱》,只是观看时还需先放下架子,边入戏,边慢慢地拗掉那些“不适应”。
(实习编辑:杨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