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一开始降低了足够的期待,《蓝精灵》的观影过程得到了比预期多出两三成的愉悦。3D部分明显也有效的基本集中在开场村里纯CG的部分,以及结尾大战炫技的部分。进入纽约后,那些真人场景基本可摘掉眼镜,完全无碍。不知道这些以3D为卖点的电影,还能在市场上支撑多久。
观众目标偏低幼,所谓情怀也只局限于对作者认真致敬一下,压根不可能回到真正中世纪怪趣魔法乱斗的童话氛围里去。所以这个改头换面的“乡巴佬进城”故事套上“穿越”的壳子后,虽然不及《魔法奇缘》里爱情故事实效可亲,但性价比却比同样缠夹不清的《魔法师的学徒》高多了。当然,平淡和勉强,恐怕是观众会得到的最直接感受。因为, 就是这个水准。
武戏指的是电影里那些动起来的部分,追逐,跑跳,利用地形打斗,虽然份量不多,但总算是三维动画片这些年最擅长的制作的内容。笨笨一头撞进小村庄里,歪歪扭扭乱七八糟,撞飞推开滑倒踩翻各种人的段落,水平线的质量上总还是热闹的。而剧本像是由一个刚开始学习叙事体系的学生写出来的,亦步亦趋得吓人,几乎没有一点真正有所尝试的亮点。但即便如此,里面也有大量技巧值得我们学习。群像人物中拔出个体做更细腻的刻画(笨笨的被排挤到关键时刻成为英雄0,写主角们心情的交汇(patrick以准父亲身份和蓝爸爸交流心得),写巧合中制造必然的升华(patrick的广告工作内因为蓝精灵们完全改变)。
其实细想一下,人物最高潮最狗血的情绪是建立在一个很虚的前提下的:即错发了一封邮件而导致整个广告企划全面上马,一张尝试性的PS图怎么连时代广场上动态的海报效果都包括了,完全不喜欢这个广告的老板居然自己没有权力撤下来反而要下属去处理?假如有从事广告业的观众,看到这种不尊重现实逻辑的一段。估计要吐出好大一缸血。
这当然不是优点,换一个环境,肯定是编出更符合现实也能让最后那个蓝月亮出现,以奇观拯救蓝精灵以及完成patrick个人事业的故事。但如果仅目前这个情况下,电影一定是弃逻辑而成就奇观的。他们要在那一刻你觉得圆满比一切都重要,为此努力去藏那些硬伤都好。个人觉得,这个态度,是打开思路的一种办法。
总体来说,根据我上一篇所提到“粉酬定律”的意思,这种改编风潮的情况和走向必然继续存在,而且继续合理。这是作为曾经真心喜爱过某些人物某些故事的观众,最无奈的一件事。
另外,这个标题是致敬程育海,虽然他自己未必记得为什么。
(实习编辑:杨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