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星曾经说,我拍的其实是悲剧,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会笑。这大约就是理想与现实戏剧般的反差,当他最终得以站到前台作英雄状时,台下的未必能读懂那些迷茫和无奈,反倒是哄然。
无人能解,该算一种浓重的悲伤。与周星星不同,当下也有很多电影,讲述悲伤却又制造着全然不相称的喜剧效果,且不厌其烦。
顾长卫的新片《最爱》5月即将上映,片方发布最新剧照,题为主演蔡国庆向章子怡施以“家暴”。剧照被这样描述——蔡国庆怒目圆睁,对着章子怡拉扯、谩骂、厮打,甚至还动用了皮带、鞋等“凶器”。
《最爱》讲述的是一对乡村男女在爱中的困顿与突围。既然不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那么,无论如何这“家暴”不是重点。然而,它却作为重头的宣传环节。
其实,在所谓大投资大制作和大明星之外,电影的宣传路数不过如此——激情或者暴力。前者关乎男女之间的尺度,而后者则意在挑战心理。即使平常的调笑和打斗,也必定被冠以炽烈和血腥的名号。
诚然,这两样,对于围观者来说,的确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它是被隐蔽和被限制的。既然他人“无私奉献”,我又何不大饱眼福,好奇心无可厚非。只是,片方认定了大众的心理,夸大不重要的情节却忽略了电影本身,反而毫无益处。再说了,谁又会因这样的几个镜头而突发去看这部电影的念头?
就华语电影来说,以暴力为卖点的是类似吴宇森的一些电影。这类电影中的暴力打斗当然不仅仅是给观者的快感,而是审美符号。暴力美学展示的是视觉美感,而不仅仅是残酷和血腥。只是,一些原本文艺的电影试图给自己戴上个吓人的帽子,则有吃“暴力饭”的嫌疑,这类电影,仅仅是略微明了了人心中的一些喜好,就想以某几个镜头开拓疆土了。如此,难免过于功利。
“家暴”是佯装暴力的一种,今年流行的谍战剧也急于把“暴力”作为一杆枪。之前的电影《风声》,黄晓明和李冰冰对决一幕,也被说了千百遍,这的确让人难以忘怀,可作为谍战片,妙处在于心理战,如《借枪》中所说的“走心”。因而,新剧一出来便宣扬“酷刑”,这貌似已不是谍战,而是肉搏了。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