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黑暗哈利 现实波特

2010-11-26 15:44:57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作者:王子烨

   

  1997年,罗琳女士通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把小魔法师们带到人间,而2001年华纳斥巨资将哈利和伙伴们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使得哈利·波特风靡“麻瓜界”。转眼到了2010年,哈利·波特年满17岁,他和伏地魔的恩仇也终于走到对决时刻。因为原著内容过于丰富、庞杂,毕竟把37章608页的故事凝缩成一部影片难度太大,制片人决定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分成两部,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上映。日前,《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以下简称《哈7》)已经登陆国内院线。

  其实对于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结局的故事,眼看电影如何把抽象的文字变为具象的画面,是所有观众的期待,而对于《哈利·波特》系列的期待则更带有“麻瓜们”对“魔法界”的憧憬。但刚公映的《哈7》却是整个系列中魔法最少、现实感最浓重的一部。17岁的小魔法师们,第一次真正离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离开邓布利多,在不穿魔法袍的世界里一边寻找圣器,一边大逃亡。所以,与其说《哈7》是一部魔幻片,倒真不如说它是一部公路动作片贴切。

  打戏

  7个哈利抵不过一场痛快决战

  《哈7》一开始,就笼罩上一层灰暗的色彩。老校长邓布利多死后,霍格沃茨乃至整个魔法界逐渐被伏地魔的势力笼罩。经历过前几集的蛰伏,伏地魔开始大举进攻,不但在马尔福庄园里大摇大摆地虐杀魔法师,还攻占了魔法部,通缉哈利·波特的通告漫天飞舞。哈利、罗恩、赫敏3人也离开学校,去执行邓布利多交给他们的秘密任务。与此同时,哈利迎来了自己17岁的生日,母亲的保护咒失效,他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最终决战即将展开。为了将哈利·波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逃亡,“凤凰社”成员化身成7个哈利与伏地魔在空中惨烈厮杀。虽然7个哈利·波特同时现身银幕颇为神奇,乔治为了保护哈利受伤汩汩冒血也够血腥,但是对于熟悉原著的“哈粉”来说,这场开篇大戏恰恰不够过瘾。在我们的采访中,“哈粉”王超说:“这场追杀本应十分精彩,书中是7路人马,路路都有很细致的描述,但是影片压缩成只着重展现了海格和哈利一路。而且,这场戏把原本一场空中大对决演绎成骑摩托车打斗,有点公路飞车的感觉,太好莱坞类型化了。”

  《哈7》是迄今为止系列电影中最黑暗的一部,离别、死亡、误解、嫉妒……这一切都增加了故事的沉重。虽然不少观众观影后表示,超过两个小时的片长略显拖沓,打斗不炫,剧情跳跃,伙伴间的三角恋有些无聊……但《哈利·波特》的伟大在于它是一部真正的成长小说,不仅是主人公们的成长,更有观众这10年来的陪伴。在这种情怀下,也许我们能忽略《哈7》的所有问题。

  吻戏

  裸吻只是噱头 成长才是关键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告诉我们,魔法世界中的17岁便意味着已经成人,在哈利·波特身上的守护咒消失的同时,他也正式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成为一名正式的巫师。在最新的《哈7》中,主人公的“三角恋”也得到了升级。在罗恩因为吃醋而与赫敏大吵一架并拂袖而去时,扮演赫敏的沃特森说道:“我感觉心神俱碎,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罗恩的嫉妒和谴责也背叛了赫敏对他的信任。”

  而哈利在逃亡途中,似乎从未牵挂他的女友金妮,反而在罗恩吃醋离去后,与赫敏形影不离,当赫敏心情不好时,哈利为了逗她开心还与她跳舞,之后二人还有不少拥抱戏份。

  现在关于《哈7》最热的话题要算是所谓的“哈利·波特与赫敏全裸拥吻”。其实看过影片后你才能觉得这个噱头实在可笑——首先,这本不是真实故事的一个情节,而是罗恩在粉碎“魂器”时受心魔蛊惑产生的幻想;其次,所谓“裸吻”不仅时间短,而且经过电脑处理后,画面朦胧暧昧,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煽情戏

  多比死了 多比死了 多比真死了……[NextPage]

  “俺们很愧疚地拖了电影院里《哈7》观众平均年龄的后腿……多比还没挂的时候,全场的85后、90后们就开始齐声咏叹:多比要死了!”这是某位“大龄观众”看完《哈7》后写的观后感。上一集中邓布利多的去世曾让无数哈迷动容,相信看完《哈7》后,小精灵多比的人气一定会直升,但本片类似“多比死了”的煽情甚至苦情戏还有不少。开场霍格沃茨麻瓜研究课导师查理蒂摔死在桌上并被巨蟒吞噬;而第一场集体恶战中,乔治率先变成哈利·波特的样子被伏地魔打成大出血,奄奄一息地躺在沙发上和孪生兄弟开着玩笑;紧接着在逃亡中,罗恩同学也光荣负伤,胳膊差点断掉,最后负气出走,又染上了吃醋的毛病;最最令人揪心的还是赫敏的尖叫,在马尔福庄园,当小天狼星的姐姐在赫敏的手臂上用匕首刺下“泥种”时,疼痛、羞辱……难得受伤的赫敏这次身体和心灵受到了双重冒犯。

  哈利·波特迷看《哈7》

  小黑  “哈粉龄”:10年,自从2000年10月6日,“哈利·波特”前3部中文版首发就开始热爱《哈利·波特》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我最喜欢的是阿方索·卡隆导演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这部影片的情节跌宕起伏,导演对原著有很好的诠释,结果出乎意料,让我在J.K。罗琳的奇幻世界里尽情遨游。《哈7》的特效让我们对原著中打斗的激烈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很兴奋开头“凤凰社”成员帮助哈利·波特逃离陋居的那场特效能做得如此华丽绚烂。

  但是《哈7》的故事情节过于跳跃,如果没有看过原著,对故事的整体性和作者所要体现的想法就很难把握,所以我觉得这是导演为哈迷而准备的,呵呵。至于3个主人公的三角恋,是对故事人物的延伸,如果没有感情戏的衬托,就很难体现故事中人物的成长过程。

  综合评分:95分

  王超  28岁 公司职员 “哈粉龄”:5年

  《哈7》还是众望所归,太精彩了。但是可能对于非“哈利·波特迷”来说,情节会有些过于跳跃,比如原著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哈利·波特的17岁生日,那是成年魔法师的年龄,到了17岁以后少年魔法师的“踪丝”就消失了,但是《哈7》中没有把这个关键表现出来。还有就是本片节奏转换快,可能有些观众还没看明白状况哈利就立刻又开始了新的逃亡,原著中每场打斗都非常细致,每次都是千钧一发之际逃脱,但是可能没有太多篇幅表现,电影每次打得都不那么过瘾。可能因为原著太强大了,细节非常多,环环相扣,险象丛生,但很难把所有精彩都融入到电影里去。

  综合评分:80分。我觉得要是能把《哈7》拍成上、中、下3部,一定会好得多。

  Tips

  这些部分值得一看:

  1.电影开场:凤凰社一行人为了护送哈利,安排了另外6位成员伪装成哈利,上路时在空中与食死徒大战。

  2.电影中段:哈利3人为了拿到魂器,扮成3个成年人,潜入魔法部,由于太过紧张,闹出不少笑料。

  3.电影快结尾处:小精灵多比为救哈利等人牺牲,死前一句“多比没有主人,多比是自由的,多比要救哈利·波特”感动不少人。

  这些部分可以睡去:

  电影后半段:罗恩因戴着魂器性情大变,与哈利吵架后离开,此后哈利与赫敏各自沉浸在心事中,过程十分磨人。[NextPage]

  影评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这下大家都爽了吧?

  影评人:张小北

  作为一个看过每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但又非书迷的观众,我现在对大卫·叶慈(David Yates)这个导演已经陷入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状态中。虽然我一直不喜欢这位导演执导的3部“哈利·波特”电影(凤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但也不得不佩服这位一直在书迷、影迷、电影公司和J.K。罗琳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的导演。大卫·叶慈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导演,但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会走钢丝的高手,虽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满堂彩之间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无事地一路走了下来,现在终于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以下简称为《HP7·上》)的原著并不是该系列小说中最厚的一部(中文版559页,仅次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575页),但《HP7》却被拍成了上下两集。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电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教训,顺应广大书迷的心声,让原著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 ;而从邪恶的角度来想,这是电影公司面对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结局来临之前,恋恋不舍地再最后摇点钱下来。

  但不管怎样,被分成上下两集的《HP7》其实早已注定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流行文化产品的角度来看HP系列电影,它无论被拍成什么样子,都会有足够多数量的书迷转换为观众群体,从而保证了它的产业链能够顺利地延伸和扩张。但如果从电影本体的角度来看HP系列电影,随着它越来越赚钱,该系列电影的导演越来越成为一个两头受气的角色。

  一边是J.K。罗琳的监督,一边是书迷加影迷的苛求,对于任何一个想在电影表达上有所追求的导演来说,将HP系列原著转换为电影的过程,都注定会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从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有一条被反复验证的定律:往往是三流小说才能改编成一流电影。其秘密就在于导演和编剧可以大胆地进行电影化叙事的改动。但是对于被J.K。罗琳盯得死死的HP系列小说来说,在剧本阶段基本就已经丧失了对小说进行较大改动的可能性,电影导演很大程度上要看天吃饭:原著小说精彩,电影改编起来余地就比较大;要是原著小说先天发育不良,导演最多只能在视觉特效上下工夫。

  具体到《HP7·上》这部电影,导演大卫·叶慈也努力尝试加入自己的风格,并成功地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做到了创新。例如赫敏在离家之前对父母施法的细节,虽然原著中仅仅只是一略而过,但在电影中的成功呈现,让它成为本片中最令观众动容的场景之一。但对于电影导演来说,他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将文字转化为影像,他还要赋予这个故事个性鲜明的灵魂。而这一点,恐怕对于任何一个HP系列的导演来说,都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除了无处不在的J.K.罗琳外,全球数以亿计的书迷群体对于任何背离原著的改编估计都是零容忍度。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即使我们排除掉对大卫·叶慈导演在个人艺术能力方面的质疑,他在相关改编电影中所呈现的那种小心翼翼、试图八面玲珑的拘谨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3部HP系列电影的完整度。这种完整度并非基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看导演是否忠实于电影本身。大卫·叶慈执导的3部HP电影,都很遗憾地在电影本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这未必与他的艺术能力有直接关系。

  随着《HP7·上》的公映,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叶慈或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种明显的态度转变: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那么在大结局来临之前,我们就优先照顾书迷吧。于是,《HP7·上》就变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不是书迷,那么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故事方面有无数困惑;如果你是书迷,那么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其实你都不在乎,因为感动你的永远是你自己,这种感动和电影其实无关。

    (实习编辑:明莉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