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勇
告别“非诚勿扰”,迎来“中国达人”。套用一个恶俗异常的句式,中国电视节目百花园中,又多了一朵奇葩。只是,这朵奇葩与以往任何一种都不一样:这是一部似乎能够而且正在被各方面接受甚至叫好的电视节目。就像某南方知名媒体所言,不到1个月时间里,《中国达人秀》借这个舞台已推出多位红遍全国的草根奇人:“无臂钢琴王子”、“民工街舞团”、“孔雀哥哥”、“农民歌唱家”……站上舞台的,既有牙牙学语的幼童,也有年过古稀的老人,有船头卖唱的,也有街边修车的,甚至是拾荒者。
与刺激了“主流价值观”的非诚勿扰不同,与全民投票体验虚拟民主快感培养娱乐公民社会的超女也不一样,中国达人秀是一场可以感动中国并且影响世界的超级大秀。不但一次次把人们弄得热泪盈眶,而且安全、无涉其他,二老满意、总局认可,专家、学者们叫好不断,张颐武老师也从百忙之中抽身参加座谈会,并发表了如下言论:“网上那些悲愤的、激愤的都是30岁以下的,而不在网上发表意见的不代表没想法,‘达人秀’唤醒了那部分沉默的主流观众。”
其实可以接着张颐武老师再说上几句,这节目唤醒的何止是什么主流观众啊,简直就是有关部门一直致力建设的,与国际接轨,接民间地气,有正确指向,发乎情、止乎礼,文质彬彬又生机勃勃的民族形象。也许,《中国达人秀》的英文名称可以暴露出更多的信息,据总导演金磊介绍,“这节目的名字很有文化野心,China´sGot Talent可以理解为天赋中华,无形中以天生才艺结合个体和国家,很娱乐感地联系起所有奇迹、梦想的东西,所以它承载的东西很大,……”。
《中国达人秀》这档成功节目由上海的电视媒体生产制作而成几乎是必然。熟悉中国电视的人不难绘制出本土娱乐电视节目发展的路线图,这实在是一场漫长的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的旅程,由长沙起步、走向南京,最后在上海完成。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运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寻找空间、张扬生命力乃至野性并不断被规训的过程。也就在这个从东到西、从农村包围城市并且最后完成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电视节目告别了“山寨”,拥有了版权,修成正果,但同时,似乎也告别了真正的原创,成了告别山寨的彻底山寨化。极端中国民间的招牌下面,节目呈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仿佛前所未有体会过的世界普世情感。甚至,连鄙视—疑惑—惊叹—折服的情感结构链条也通过剪辑等等方法环环相扣、制作出来,而评委也毫不讳言要寻找中国版苏珊大妈,并且一再表示这是一档国际化的节目,参赛选手如果胜出,将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达人的秀场上。
这种告别山寨的彻底山寨化,何尝不是上海这个城市的绝好写照?也许,只有今天的上海方能如此完美地按照某种标准演绎西方,用异域腔调讲述一个中国民间传奇,而且是如此安全玲珑妥帖、描画出权力内心中的社会蓝图,并且巧妙地以民间面目出现。
不妨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想下去。既然发现了这档节目与上海这个城市存在如此密切的内在关联与必然,不妨说,中国达人秀表现出中国电视的“上海模式”。这种电视模式,既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某种隐喻,同时也构成这个城市发展模式的某种隐喻。
就在中国达人秀火爆屏幕的时候,非诚勿扰已经失去吸引力,而在中国双城记中的另一个城市,三俗相声演员终于迎来被整肃的命运,与中国达人秀中的再火一把的周立波正好成了鲜明对比。一场大蒜与咖啡之争,最后成了机巧与执拗之别,结局似乎在证明,周立波的智慧要比他曾经的大哥关栋天高出一筹:这毕竟是一个被电视和电视背后的东西所控制的社会,关栋天为周立波确认的民间立场,只能做未发迹时的投名状,交完投名状又该如何,就未必是关栋天们能够理解的了。
关于这档节目,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被混杂规训的那些真正的民间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为节目注入了生命力。这其实也构成了另一个层面的隐喻,中国民间,无论如何被扭曲、被利用乃至被强奸,却始终没有丧失其生命力与创造性。而一旦有机会,就会蓬勃而出,愤怒生长。而这其实也是中国达人秀为我们提供的另一个隐喻:正像有人比喻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所说的那样,只要给中国百姓一条缝,他们就会撑出一片天空。今天中国达人秀成就的天空,就是这样来的,不过可能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留给我们的,总是只能是一条缝隙?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