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柏青
有人说2009年是国产电影烂片最多的一年。这话初听起来有点不入耳,因为,在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的确拍摄与上映了相当数量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像《建国大业》还创造了国产电影最高的票房。而且,整个电影创作的数量与电影观众人次在2009年继续大幅增长。但如果我们本着对国产电影质量的负责精神,这句话无论如何对我们喜欢年终大盘点时乐于谈论成绩的电影界同仁来说,有警示意义。事实上,指出问题与肯定成绩同样重要。
那么,我就来谈谈所谓的烂片。
“烂片”,是一种通俗说法,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它不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平庸之作,因为无论哪一年,相对于精品,平庸之作总是多数!这里说的“烂片”,应该是指低劣之作,粗制滥造到不能卒看之作,它不是一种政治评判,是一种艺术评判。严格说来,烂片不是电影,与“艺术”这两个字无关。真正的烂片,说得重一点是精神垃圾,而一般观众说的烂片,多半还是平庸之作。有的文化人把《三枪拍案惊奇》也说成是烂片,这就把烂片扩大化了。什么叫多,我以为一年影片中有5%的烂片不算是多,有不到10%的烂片也还能容忍。由于工作关系,我是电影界看片最多的人之一,按我估算,2009年的烂片,应该在15%到20%之间。这就达到不能容忍的多的地步了。我奉行“劣片不予置评”的原则,不想对烂片本身发表评论。因为如果对烂片再谈什么思想内蕴、文化含量、艺术品质、娱乐因素,那不仅是幼稚而且是可笑了。烂片的烂尽管多种多样,本质上都是烂。有人认为烂片只存在在那些娱乐影片中,固然,那些搞笑片中,烂片的确不少。《疯狂的石头》成功之后,追逐之作多数掉进了烂片的泥淖。《非常完美》羸得了高票房,于是刮起一股仿效之风,一种叫“青春爱情胡闹剧”的东西,便泛滥起来,其中不乏烂片。主题正确,甚至戴着“主旋律”的帽子之作就不可能有烂片了吗?恰恰相反,这类题材中的烂片更不容忽视。比如,汶川地震之后拍摄了一批写抗震救灾题材的影片,其总数不会下于二三十部。我以为除了《锡林郭勒·汶川》、《惊天动地》等少数作品较好外,其余的不是平庸之作,就是实实在在的烂片。我们看抗震纪录片,几个镜头过去,就可能会热泪盈眶,而看这类烂片,只会昏昏欲睡。其中最烂的烂片它不是在歌颂抗震精神,而是在亵渎这种精神。那些写英雄、模范,歌颂改革的影片就不可能是烂片了吗?也不是如此。有的英模片,不只是对英模人物的简单化、模式化,而是歪曲着英模人物的精神,活生生地能把英模拍成不“英模”了。有的所谓艺术片或所谓实验片,盲目学习西方,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同样成为了烂片一族。
为什么烂片如此之多。从电影创作者本身而言,在电影市场逐年好转,近几年达到井喷之后,一种逐利行为上升。失去创作的真诚,把电影市场混同于股市,试图以最少的投入来市场捞一把的投机心理成为堂而皇之的创作心理。另外,自从出现了数字电影,电影的门槛大大降低。几十万元钱也能“糊弄”一部影片,于是吸引大量游资进入影界。这种游资来自多种渠道。有的小老板对电影一窍不通,进入这一领域纯是为了赚钱。而许多地方政府,或出于宣传政绩,或出于招徕旅游,或为了树立自己形象,往往愿意拿出点钱,盲目听信于人投入数字电影的拍摄。有的小大款为了使自己的儿女能在银幕露脸,或使自己的情人、二奶能混个角色,也慷慨解囊。甚至还有借拍电影洗钱的事!社会上有一批专以营利为目的的制片人、不入流的导演混迹其中,多方周旋、拉线,组织起一个不三不四的“创作团队”,乘着电影创作立项宽松的机会,终于成为烂片最大的制造者。
正如电影局长童刚所言,中国电影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快速发展期”,同是也进入“问题凸显期”。2009年烂片之多无论如何是个问题。
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烂片,压缩烂片,有人认为,电影局应该不给烂片发通过令。电影局的审查一般是政治审查,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没有政治问题,不宣传“黄、赌、毒”一般均获通过。作为政府一级的审查机构,这是对的。烂片在政治上往往没有问题,它只是粗制滥造,电影局从政治上还真的限制不了它。而艺术上的粗劣,又很难有明确的尺寸来衡量。限制它的最有效途径,还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这些年电影院线对烂片起了限制作用,真正的烂片,要上院线也难。现在看来,烂片中数字电影占了大多数。投资不高的数字电影能否拍成优秀影片,答案是肯定的。如电影频道10年来制作的1千多部电视电影,极大多数在水平线以上,其优秀之作的艺术品质完全可与最好的胶片电影相媲美。但这几年播出的社会上拍摄的数字电影,相当一部分质量较差。频道是有其苦衷的。他们何尝想要播这些电影!前些年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电影频道多收购、多播出一些上不了院线的影片,以鼓励、培养一些青年创作者。这样做实在是把双刃剑。鼓励了初出茅庐的青年创作者的同时,也给了那些电影投机者以机会。我以为我们的国产电影在2009年已达到年产456部这一空前数字之后,对电影的整体质量应该引起空前重视。电影频道收购数字电影应该从严控制。从2009年的烂片数字来看,至少,有15%~20%的国产低劣之作不应收购播出。让那些电影投机者希望从电影频道回收成本的企图中从此断念。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降低烂片数量,最要紧的是要提高电影从业人员的素质。要让他们懂得电影终究是艺术,拍电影归根结底是创作,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经营行为。而对于社会,要宣传正确的电影投资理念,引导那些对电影充满热情的投资人,正确选择电影制片机构,对电影进行理性投资。向社会集资是壮大中国电影业的好方法,但弄得不好也会挫败投资者的积极性,君不见,这几年有多少不明事理的投资人,在满腔热情到受骗上当之后远离了电影界。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