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式宪
在当下我们电影文化的生态环境里,恍然间乃有一股“泛娱乐化”的潮水不期而至,银幕上刮起“山寨”之风,“无厘头”的恶搞喜剧接踵而至。
毋庸置疑,近些年,中国电影迅速踏上了产业化的快车道。伴随着电影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影市人气的日渐兴旺,终于实现了2009年度的精彩跨越,迎来了一个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在电影产业黄金指数的背后,我们文化的负载是厚重化了抑或轻薄化了,我们文化的软实力是否托举起时代的使命而达成了文化与产业的和谐,这无疑是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在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大潮中,难免泥沙俱下。而银幕上“山寨”之风悄然流行,“无厘头”的恶搞喜剧渐成气候,则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负面文化现象。从年初到岁末,诸如《高兴》、《王老五的奥斯卡》、《天下第一串》、《大内密探灵灵狗》、《隋朝来客》、《矮仔多情》、《我的唐朝兄弟》、《火星没事》等等不一而足。恰于此际,出于名导演之手的《三枪拍案惊奇》,更引来不少批评。“娱乐”被打造、替换为漫无边际的“愚乐”。尽管花样翻新,其货色却贫乏而单一,俱属于将现实主义审美的底线撕裂而悄悄滑向纯粹诉诸感官的“山寨”闹剧。
“山寨”与电影的现实品格是断然无缘的。现实主义是艺术地把握生活、重塑生活的一种审美精神,其基本准则是将生活视作第一性的立足点,离开了生活第一性的“原点”,也就割断了艺术的生命之源。进一层说,由于生活总是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这就向剧作家和电影主创者提出了一个内在的、能动性的要求,那就是:创作主体既要善于感应当代生活脉搏的震荡与激变,更要敏锐地去发现、捕捉并把握新鲜的时代信息和形象。因此,电影的现实品格永远是一个动态性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并与当代性的审美意涵、审美把握密切地融汇为一。
问题在于,“山寨”式作品原本是一种剥离现实之后的操弄,却缘何依然能在市场上风行而畅销?不能不看到,面对当下日趋浮躁的文化生态环境,某些以恶搞、戏仿、“无厘头”为特征的山寨影片,竟标榜走所谓“小人物”、“底层感”或“黑色幽默”的路线,却拿下了高票房的纪录,一些不足300万的小制作而赢得翻了近8倍的票房,有的甚至票房过亿。在“娱乐至上”这面旗号的掩护下,巨大的商业诱惑力吸引诸多跟风之作如过江之鲫般地涌来。如《大内密探灵灵狗》,其以古装版的“野蛮”三美搞笑港片里的诸多烂俗元素抖露无遗,乃被网友评作“烂片之极品”, 而票房过亿。《火星没事》则沿袭《小鬼当家》模式抬出一个自吹是“外星小孩”的角色来炮制笑料,《倔强萝卜》实为“疯狂石头”式的仿作,《熊猫大侠》则系《十全九美》原班人马的套拍,至于玩时空穿梭的《隋朝来客》与《我的唐朝兄弟》,招数老旧,了无意趣,票房也都归于惨淡,“恶搞”似乎已届末路穷途。
孰料《三枪》接踵而出,它以标榜“多元化”而将“二人转”里老旧的杂耍、恶俗元素予以大包堆,这显然背离了现实主义的审美精神。这一批专事“恶搞”以博笑的“山寨”影片,背离了银幕创造的当代性、撕裂了喜剧辨美丑而弘扬社会道义的喜剧精神、扬弃了艺术的现实品格,乃彻底与恶俗相拥抱。有无“情怀”关乎作品的人文底色与审美底线,只讲感官的声色之“娱”而抛弃艺术审美的精神之“悦”,虽然二者“都是电影”,但精华与糟粕必然是泾渭分明的“两重天”,不能美丑不辨,情怀不涉。银幕现实主义的审美底线究竟还要不要坚守,这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国家第一次从战略高度对振兴文化产业作出整体规划,继之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作为衡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文化责任。“山寨”式影片虽然可以在市场上风风火火走俏于一时,但从长远计(不短视地只看当下票房),其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切切不可无视的。“山寨”在本质上不但与“原创”是对立的,同时又与文化、审美的“多样性”是对立的。“山寨”的泛滥,无疑是对于电影产业原创力的严重削弱,也是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生态环境的严重戕害。
告别“山寨”之流弊,是时代向我们发出的庄严召唤。让银幕焕发出向往崇高而扬弃低俗的精神之光,让我们的电影及其产业的发展真正能与我们大国的尊严相匹配,并在国际传播上彰显出我们华夏民族独具的文化魅力,逐步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这无疑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遑他让的神圣使命。
(编辑:陈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