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论森杉荒筱与星光大道

2015-06-01 10:11:37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森山大道、杉本博司、荒木经惟、筱山纪信,这四位摄影大师被冠以“森杉荒筱”的称号展示出来倒是十分有趣。国内影像圈的浮躁早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随便的标榜和吹嘘使得原本严肃的行业变成了以模仿为乐的某娱乐节目一般,仅分享此文,与诸君共勉并自省。

  画家朱新建生前已经很有名。画儿卖得好,润格两万一平尺。网络画廊里效仿者挺多。不少画家也开始“不好好”写字,开始有了“情怀”。老人家去世第二天,润格到了八万。于是一夜之间冒出八万个新艺术家叫朱新建。想起朱老的画儿前几年还不招人待见,不禁一叹。

  中国人喜欢扎堆儿由来已久。流行亦有大、小众之别。大众的叫“三俗”,小众的叫“文艺”。当文艺由小众变成大众,或者变成众所周知的“小众”,便成了“俗”。上世纪末,我怀着对“摄影艺术”的求知欲参加了一个由国内资深摄影人举办的“沙龙”。那是我头回听说荒木经惟的名字。我有幸见到他为数不多的作品——它们被骂得狗血淋头,一无是处(甚至更糟)。那些淫秽的视觉体验如毒瘤般挑逗着我坚定不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师长给予的谆谆教诲。这大大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我于是四处淘他的画册,终无成果。早年北京卖进口画册的书店凤毛麟角。想要在“外文书店”、“中图”一类的地方寻到今天铺天盖地的日式写真,想都别想。那时候网络还不普及,人的眼界有限,没见过像今天这样满世界拍摄高反差黑白片的年轻人以及只拍裸女的艺术家,就如同文艺青年的诗或歌词里还很少出现“南方”和“北方”;那时真正的“背包客”不写攻略,也很少有人知道墨脱;那时候平遥还是平遥,大理还是大理。第一次在798的东八时区书店翻开黑乎乎的页面看见荒木拍的女人局部已经是很多年之后,我的手心捏着汗,从容地翻过这一页,合上书,把它插回书架,转头看看身边的人。


荒木经惟作品


荒木经惟作品

  刚摸相机那些年,我每天都活得壮怀激烈,时刻准备着为人民群众拍摄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但我有个陋习:多数人认为正确的我总会怀疑,所有人说“好”的一定问题严重。哪怕是自己曾经笃信的真理,一旦成为普世价值,便立刻警惕起来。我发现自己内心的阴暗、爱慕虚荣以及嫉妒,常常被世间的美好掩盖得天衣无缝。当信息的膨胀使世界渐渐趋向个体,所有的可能都变得蓄势待发。毕竟追求身心的“舒适”是人的本能,丧心病狂的人往往最渴望得到幸福,就像他不论认为全人类是多么丑恶,当他坐着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找到最舒服的坐姿。我不知道是不是后来的日式写真让我们打开了长久以来的禁锢,找到了原本舒适的坐姿。至少,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另外某种可能,哪怕它尚不被自己确定。


森山大道作品

  多年后的一天,我去东京拍摄荒木经惟。我在一个明亮的半地下室画廊见到这个古灵精怪的著名艺术家。这个老头的身体里像是埋了一根永远满弦的发条,他一边聊一边从自己的作品前跳到另一幅作品。我惊叹于作品与创作者竟然有这么大的相似——它们鲜活,而且简单粗暴。这一年,被中国人知道并接受的日本摄影师已经很多。他们的“写真术”通过出版物、互联网以及艺术品传播成为中国摄影人的新宠。森山大道、杉本博司、荒木经惟、筱山纪信(或其他),如F4般鱼贯而出(当然完全可以列出更多的日本摄影师组成AKB48)。他们出现的频率不亚于广场上的“最炫小苹果”,一夜成风,变作摄影人的盛宴。大家于是开始拍倾斜的构图与高反差照片,喜欢在安静的画面中暗含物质与哲学,喜欢所有长得像生殖器的花草,喜欢拍女人、女人,还是女人。当然不仅限于日本,西洋的文艺工作者一朝流传过来,很快被挂上“大师”的头衔,成为某个领域的领袖和偶像。


杉本博司作品


杉本博司作品

  每当看见关于荒爷的文章以及他出版了新书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十多年前那次“雅集”,专家们从美学上升到理想,剖析得高深莫测。某些事物被一个时代接受似乎与它们本来的好坏没关。我从怀疑一件事,到喜爱它们,再到怀疑,经历了不算短的历程。森山先生喜欢粗颗粒,安塞尔?亚当斯不会;威廉?克莱因喜欢扫街,杉本博司不会。不同的土壤长出不一样的摄影师,自己永远不是别人。早年我在阮义忠先生编写的书里读到很多伟大的摄影师,他们丰富而饱满,打开了我对这个行当的全新认识。多年后我才发现,那些摄影师的伟大并非在于作品。一个只逛潘家园的人不会对古董有更深的鉴赏力,就像在“摄影”里永远学不到真正的摄影。


筱山纪信作品


筱山纪信作品

  我妈喜欢一档电视节目叫“星光大道”,最近她常一边看一边感叹老毕的落马。这个热衷于模仿的电视节目在中国占据极高的收视率。只要有标新者成为明星,立刻有人效仿。当年一个西北农民走出大山,随后冒出一众人马学他飙高音,他成了“老师”,出现在各种娱乐节目里。互联网时代,“成功”最廉价,它就像街边儿的“烤冷面”,你想吃,拦都拦不住。我们无须扎下马步便可一步登天。所以拍不出好照片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没天分,要么懒。至于“学习”与“抄袭”,“致敬”与“山寨”,有时真是傻傻分不清楚。画面越来越炫丽,也愈发无情无义。在按下快门的刹那,感动自己者寥寥。摄影师变成了“选片”师,相机寿命骤减。当我们既丧失了技术又丧失了耐心的时候,我们重新鼓吹一种失传已久的精神,叫做“匠心”。而自古匠人就是匠人,那种近乎于洁癖的执拗把专业推向极致,龟毛得像个“处女座”。而今天我们一边推崇着“匠人精神”,却一边“黑”着这个倒霉的星座。

  我喜欢日本人做的很多东西,不限于照片,更不限于题目里的四位。说句话糙理也糙的:真逼只有一格,并无高下之分。拓宽眼界不是为了重复别人。在日本人的东西里我能看到中国,在中国人的东西里能看到全世界——唯独没有中国自己。

  (与您共勉并自省)

  2015年5月20日

  本文所有权归周裕隆先生所有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