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行走的茶玫(二)

2014-04-16 11:58:34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印度蓝城焦特浦尔


尼泊尔加德满都,烧尸庙

  就是要不求甚解
 
  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偶然在某本书或杂志上读到,说陶渊明喜读书不求甚解,不由得大是欢喜,颇觉深得我心。像我这样的懒人,热爱着一切无所事事的方式,当下便将“不求甚解”引入到了个人的人生观,也就是,无论什么,都可不求甚解,不必纠缠根底细要。
 
  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其《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的欣然,我觉得,我是深深懂得的。正因为有之前的不求甚解,不刻意去追本溯源,我们又不是做学问不是吗,何必非要把什么都搞得太明白呢?在一些偶然的时刻,突然间有一些会意,自然会有大欣喜。把这“不求甚解”放到人生态度上,何尝不也如此?
 
  所以我就这样为自己的懒惰不肯钻研找到了一个美好的借口,而我的旅行的态度,也可以算是人生态度的一种,甚至于,在一些宏伟壮丽的博物馆里,我都不肯戴上耳机去听讲解,觉得是累赘,哪怕那副耳机是免费的。——当然如果手头上有一本书,我倒是愿意让眼前的景致去和文字一一对照,去求一番“甚解”。毕竟在我看来,文字是可以有想象的。
 
  回想每次旅行之前,我都很乐于自己去做功课,做功课的同时,似乎就已经神游了一番,对一些景点和景物似乎都在想象中过了一遍,就觉得,只要规划好了路线,确定了交通和住宿,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值得尝试的美食,就完全可以非常放心地出发。毕竟对我们这样时间有限不可能随行随住随时改变计划的人来说,做好线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样的条框之下,做功课时我竟完全跳过那些博物馆啊城堡啊教堂啊峡谷啊湖泊啊山川啊之类所有详细的介绍说明,通常都只是瞟一眼,心里对自己说,反正都是要去的,到了再去了解好了。
 
  最随性的还是那次去西藏,行前我们完全没有准备,也不知道要去哪里,连住的客栈,都是跟着同一架飞机下来又坐同一辆进城的大巴的小伙伴们去的,随后的半个月,都是客栈的小伙伴们约去哪里就去哪里,最后看看该回去了,于是就买机票回去。回想起来,那天去山南的路上,看到路边有“敏珠林寺”,我坚持着要拐进去看看,只是因为那个寺名里,有个“敏”字。同伴们纵容并跟随了我的任性,我们一起踏进了这个当时并不被很多人说起过的寺庙。正是午后四时,天光正在暗下来,完全没有游人,也没有门票,甚至连喇嘛都不怎么见得到,我们分散着随意走着,寺庙里有些什么已经全然不记得了,惟有行至大殿,在渐渐来临的暮色里,我抬头看那些神像,突然间发现,原来佛们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的啊。我立时想,对世情万物,可不就应该是这样的态度?何必一定要睁大了眼睛去企图看透?何况就算睁大了眼也不一定能看透呢,我当下就怔住了,和佛像长久地对视着,看它妙曼的半睁的眼睛,多么安详又睿智,何如也如此,此生必定会拥有更多的安详与睿智。那样的“会意”,令我记到现在,时时提醒着自己要“半睁半闭”,直至与“不求甚解”相遇。
 
  而彼时,我甚至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佛教的经典。
 
  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绝对真理,可是在旅行路上,我就是这么一直不求甚解着,从来不愿意去研读任何相关的历史政治背景,只愿意从一些趣味性十足、能够带来阅读快感的读本中获取,或是像在敏珠林寺里,那样更加偶尔的神奇的“会意”。不管对错不想是非,这样的会意,于我个人而言,都是有非凡的意义的。
 
  唯一一次十分乐意戴上耳机老实地从头听到尾的,是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因为和14岁的少年一起,我不可以再像其他时候那般任性,至少,我得和他作些更深入的讨论呢。在那座辉煌美丽的宫殿里,我们戴着耳机,慢慢地听着对每一间美轮美奂的房间的中文讲解,对这座与茜茜公主紧密联系的宫殿以及她的事实上并不太幸福完美的爱情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对我来说,因为这样的讲解,也令我对美泉宫的“会意”有了局限,似乎也就是这些语音的部分了。所以我更愿意像在印度焦特浦尔的蓝堡里那样,坚持不要那副沉重的耳机,手中拿一本书,慢慢从山底走至山顶的城堡的每一个角落,看到那些繁复的精密的雕花,心中默默感叹着,他们到底是想要怎样啊竟然在这处看似荒凉的所在修建起了这样易守难攻又美丽到极致的城堡……那些曾经的岁月的痕迹与故事,都随着书本上的文字和想象一起无边地翻飞着,可以将自己和这古老的城堡的前世今生用这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当下竟感觉到了无尽的满足和幸福。我又一次地确定着,这就是我想要的旅行。
 
  不求甚解的旅行是多么快乐,就像没有丝毫家仇国恨的游子踏在回家路上,轻盈到只有想要飞翔的心情,那些久远年代的美丽的建筑啊教堂啊城堡啊清真寺啊,为什么一定要搞清楚那么多的究竟?只是单纯地为它们的美丽和有限所知的背景故事沉醉不也是旅行的快乐?而如果在日后,偶然地再得到更深层的“会意”,岂非更是欣然加倍?
 
  其实,带着一路困惑的游走是多么的有趣,就像我们在尼泊尔,一路都在想,为什么那么多的寺庙里都有性爱的木雕?他们不怕孩子们看到吗?而既然全民都信印度教,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狡诈?……我们一路疑惑着,却一路都没有想起来要去真正搞明白,直到要离开的前夜,去北京饭店吃川菜,和饭店老板聊天说起这个。在加都生活了很多年的饭店老板神情复杂地给我们的答案是:正因为他们全信教,骗了人,去河里洗把脸再祷告一下,就算赎罪了。我们都哈哈笑起来,对这样的答案,很满意。[NextPage]


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兰布罕宫


亲爱的南极

  茶玫,姓名曾敏儿,旅行作家,广州茂德公草堂掌柜。做过新闻记者和编辑,做过时尚杂志执行主编,也做过自由人,为《好主妇》、《希望》、《新周刊》、《都市主妇》、《女友》、《花溪》等时尚杂志撰稿人。2008年3月转行至今,终于完成人生至为重要的“从良”转折。
 
  年少时读三毛,从此种下一颗流浪心。而为自己定义的真正的行走,始于1999年9月的西藏。在走过一些美好的中国部分之后,开始向外行走,至今去过二十多个国家。对这个世界始终怀有不可思议的好奇心,更加认为任何人的旅行其实都是私人的,就算每个人都同时站在同一处,内心的所感肯定都会不一样。也因此,对旅行的写作,也基本侧重于“私体验”。
 
  曾出版小说《刹那芳华》、《罂栗之爱》、《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等,旅行文图集《广西行知书》(现在好像改名为《行走广西》),《行走大埔》、《我的大埔》、《行知连平》等,即将出版《让我在路上遇见你》、《雷州晃荡》。年轻时写的诗曾为少量诗集收录,小说曾发表于《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清明》、《南方文学》、《广州文艺》等。
 
  (编辑:刘颖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