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喜欢绘画,原本致力于当一名画家,却“误打误撞”步入了摄影界,并迅速迷恋上了摄影这个行当,而且异常地疯狂;他喜好人文、民俗摄影,为此先后多次只身前往甘南、黔东南、坝上、川西等偏远边区进行摄影创作,每年拍摄大量摄影图片,并有数百幅作品在各级摄影大赛上获奖。他就是廖国平,上饶有名的摄影狂人。
廖国平优秀摄影作品选集
“误入”摄影界,众多作品获大奖
现年49岁的廖国平是上饶铁通的一名员工,从小喜爱绘画,参军入伍后曾在部队军机关举办过个人画展。他曾梦想自己未来有机会成为一位知名画家,因此工作之余把很多精力都花在了绘画创作上。然而,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上了摄影,并从此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在他的生活爱好中,绘画的位置让给了摄影。
1997年的夏天,廖国平购买了一台相机,为的是更好地收集一些绘画素材。于是,他来到了古色古香的婺源拍摄,可是这次拍摄让他有了意外的收获,由于他发现自己拍的那些照片非常美,刚好省里正在举办一个庆香港回归的摄影大赛,征集优秀摄影作品,他也就顺便寄了几张照片过去,不想一下子有四幅作品入选优秀奖,还有一幅作品被《江西画报》选用。首度参赛就获奖,这是廖国平所没有想到的,这激发了他对摄影的强烈兴趣,自此,他的摄影之旅慢慢开启。
为了学习摄影,同年他就参加了江西省摄影协会主办的摄影函授班,向各位摄影大家细心求教。同时他还努力寻找各种机会自学,并努力付诸摄影实践。由于他是绘画出身,对构图、用光、造型等都有很好的理解,初学摄影者中的一些难题并没有给他造成困扰,他迅速掌握了学习摄影的捷径,加上他拥有敏锐的思维,其摄影之路走得异常顺利,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998年他加入江西省摄影家协会,2002年又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后来又成为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员,担任上饶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他先后有数百幅作品在各级摄影大赛、报刊上获奖及发表。其中作品《打谷场》在2000年“爱我中华”全国摄影大赛中被收藏,《祠堂·檐角·老人》获全国第20届摄影大赛优秀奖,《列车上的紧急求援》获全国第14届新闻摄影年赛银奖及全国企业报刊摄影大赛一等奖,《村头》获全国黑白摄影赛三等奖,《情侣》《田园畅想曲》获全国“鲁能杯”摄影大赛银奖和铜奖,《听法会》《雷山斗牛》分获2011年全国移动摄影大赛银奖和铜奖,《收获时节》获2012年济南国际双年展优秀奖,《大法会》《繁忙的打草场》获2012年佳能动感典藏优秀奖,《苗乡遗韵》获2012年黔东南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大法会》《家有喜事》《古老的手工艺》获2012年江西省信息系统摄影大赛金奖、银奖、铜奖等。2001年,他入编《中国摄影家集》。
疯狂创作,花费够买一套房子
廖国平喜好人文、民俗摄影,并且几乎到了有些疯狂的地步。十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到全国各个最具民俗风情的地方进行摄影创作。
作为上饶最具地方人文特色,民俗风情浓厚的婺源,廖国平自然将其视为最佳创作基地,他先后前往拍摄了不下于80次,足迹几乎踏遍婺源的每一个乡镇。为了拍摄婺源原生态的民俗风情,2001年,他与同伴步行两个半小时的山路来到段莘乡阆山村,在这个婺源为数不多的还未进行旅游开发的地方,他们吃住在村民家中,经过五天艰苦拍摄,创作出一系列摄影精品,其中20多幅作品在全国、国际比赛中获奖。廖国平一人就有6幅作品入选或获奖。
为了拍摄更多丰富的民俗摄影作品,他还把视野锁定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先后多次只身前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雷山,河北坝上草原、川西、青海、新疆等地进行摄影创作,体验我国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期间,他吃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头。他经历了拥挤的春运人潮,车厢中有时连脚都不能立稳,实在困了就用摄影三脚架支撑着闭一会儿眼;他有过途中租的车辆四度爆胎、抬着车调头的经历,有过坐了汽车换摩托车再换牛车的经历,还有过高原缺氧、累得病倒的经历……
到偏远的外省拍摄,他往往在当地一呆就是一个多星期,花费数千元。廖国平说,算起来,为了摄影的花销少说也能买一套一百平米以上的房子。不过,他觉得为了自己心爱的摄影,这些花费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在摄影中收获了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通过自己的抢救性的拍摄,记录下了我国许多丰富的濒临消失的民俗、生态,这对后代将是宝贵的精神遗产。此外,创作的快乐更使自己的心灵在创作中得到一次次的洗礼,也是非常重要的收获。
广撒爱心,演绎人间真情
廖国平认为,拍摄过程,也是一种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自我修炼的过程,每一次拍摄都在丰富着他的人生经历。在外出拍摄过程中,他总是努力把自己融入到当地的民俗习惯中,尽力与当地人打成一片。每每碰到特别困难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一百、两百地塞到人家手中。
2001年在黔东南的雷山县一个叫莲花村的村落拍摄时,廖国平被这个村的极度贫困所深深震撼了。他亲眼看到不少家庭穷得只能几个人共穿一条裤子,学校的孩子也是衣衫褴褛。回到上饶后,他马上发动亲朋好友与同事给当地的村民捐衣捐裤,一共募集到170多斤衣物寄过去,委托莲花村小学的校长分发,村民们领到衣物后第二天就下雪了,感动无比的他们委托校长给廖国平写来了多封感谢信,如今这些感谢信廖国平一直珍藏在家中。
廖国平说,融入生活,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富有生活内涵的优秀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寻找与社会的共鸣,是他搞好创作的最大动力。而家人的默默支持则是他创作的最大保障。今后他会继续追逐自己的摄影梦。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