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流浪”途中爱上摄影 男子30年来揽获无数奖项

2013-01-02 17:25:4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因家境贫寒,俞爱华小学辍学后,跟随父亲做铜匠行走“江湖”。行走途中,一路风景触发了他的摄影神经,从此“疯狂”爱上了摄影。30年来,他获奖无数,包括国际大奖。

    “流浪”途中爱上摄影

    因为家庭贫困,俞爱华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16岁那年,他跟着父亲走南闯北、走村串户做铜匠手艺,尝尽了各种辛酸。他10年的青春岁月是在流浪中度过的。据俞爱华回忆,他挑着担子,跟随父亲一路跋涉,虽然累,但他一看到很美的风景时,疲劳就消除了。那时他就想,若是他有部相机该有多好,可以将沿途的美景拍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正是这些山水草木,为他今后的摄影生涯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用买米钱买了胶卷

    26岁,俞爱华结束流浪生涯,进入城关农机厂做修理工。一天,他在巢湖街头看到地区文联举办摄影培训班的招生启事后,他报了名。之后,他在恩师何竟成的帮助下,东拼西凑了120元,买了一部珠江牌4型双镜头相机。

    从此,在巢湖流域一带,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头发蓬乱的年轻人,肩背黄书包(里面装着几个大馍和一部相机)和一个军用水壶,四处行走、拍照,近似痴迷与疯狂。老婆叫他上街买米,他竟将钱全部购买了胶卷。有时为了拍好一幅他想要的画面,他一口气能用掉十多筒胶卷。一本摄影手册,他一有闲空就翻看,那本书都被翻烂了。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985年,他的摄影作品《八木小调》、《决定之前》在安徽省影展中先后获奖,1986年,他先后加入省摄协和中国摄协。之后,他开始全国各地采风,自费到山东、川西、云南、河北坝上等地,拍摄了一张张富有创意和个性的照片。

    为维持生计,曾“息影”11年

    经过一番奔波与“折腾”,俞爱华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积蓄,家里的生活都成了问题。1987年,他退出摄坛,“息影”11年,开起一家影楼,搞起经营。

    俞爱华说,“开影楼期间,我有时挺难受,试想一个从事艺术摄影的人,不到户外采风,整天藏在屋里拍人脸,该有多么难受。我现在最怕拍人脸了,因为十多年间,拍的脸太多了。”

    经过一段时间资金积累,2000年6月,俞爱华关闭影楼,复出摄坛。复出后的第一站,他去了西藏,在那一呆就是近一个月。高原反应,几乎让他窒息,但他没有退缩。组照《神秘的阿里》就是在那里诞生的。这组照片在文化部“群星奖”中斩获铜奖,接着在全国“福在中国”展览中获银奖,在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优秀奖,继而入选第16届“特伦伯”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及第6届奥地利超级摄影特别专题巡回展。

    “我一生最崇拜的人是美国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在时下图像狂欢、影像狂欢的时代,我始终偏爱的是黑白照片。因为黑白片比较抽象,看着比彩色片舒服,感情色彩更丰富,更有内涵一些。”俞爱华说。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