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儿渐满,企石镇上洞村昨日又迎来中秋节前最后的忙碌:一条15米长、用新稻草编织的草龙在老人们手中活灵活现起来。在中秋夜,它将全身缀满点燃的线香、随少年们的跳跃腾挪舞出万点金光—寓意年年好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东莞,这个传统沿袭了370多年的历史,至今在企石、横沥等镇区仍可见,企石上洞草龙舞更在2010年入选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昨日,记者走访两地,一探“舞草龙庆中秋”的习俗。
横沥中秋夜舞龙习俗已有370多年
昨日,横沥田饶步村的草龙手艺人黄耀林说,草龙舞从制作、舞蹈,都有完整的程序。“中秋夜舞草龙,这个习俗在横沥当地已经沿袭了370多年。”姚耀深老人说,相传该习俗源于当年莞邑的一场久旱。据传,村民编织了一条草龙,在中秋夜舞龙祈雨,舞毕雨至,缓解了旱情。此后,“中秋舞草龙”的习俗沿袭至今。
如今,每年中秋夜,先编织好的草龙交到舞龙队手中,舞龙队通常由村中16名少年组成,其中大多为少年,成年人则担当敲锣打鼓的角色,间或在少年体力不支时轮替舞龙。舞龙队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舞着草龙四处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草龙身上插上线香后,夜幕中的草龙就成了"金龙",舞动起来金光摇曳,非常好看。这时,举村同欢,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姚耀深老人说起舞龙盛况时兴致勃勃
(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