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串串铭心刻骨的记忆,是一簇簇荡气回肠的意象,是一道道雨过天晴的华彩,是一束束烟消云朗的灵光……当我被人流裹挟着步出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却还在脑海中翻卷,在翻卷的脑海中蓦地迸出一首“七言”:衔悲饮恨失“圆明”,怀忧克艰向复兴;摧枯拉朽归众望,腾云御风奋群情……
一、我爱这土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不用拉开帷幕,舞台早已洞开。步入剧场的观众犹如流连广场的游客,在静观演员仪式化氛围的营造之时,也在不自觉中营造着一种仪式。一声钟响,我看见观众的眼里含着泪水;二声钟响,我看见观众把目光深情地投向连绵起伏的大地(舞台)……这时,我们在心底一遍遍默念着诗人艾青那“爱得深沉”的诗句,我们看到了艾青诗歌的舞台意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写这诗的时候,是1938年,是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翌年。而艾青深沉地讴歌的土地,是养育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园,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已沉沦百年之久的“广大而瘦瘠”的家园。但是,当男人拉紧缰索、女人扶定犁柄,打破地平线的单调宁静,层峦叠嶂在喘息中、在呻吟中、在咆哮中变幻为一望无边的田垄,变幻为“山弯弯、水弯弯、风暖暖、梦暖暖”的家园,变幻为播种生机、播种希望、播种甘甜的劳作之舞——是的,我们之所以爱这广大而瘦瘠的土地,是因为它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更是因为它在我们的耕耘中成为养育我们的家园,成为我们民族复兴之路的基点……
二、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颓垣……
《我的家园》作为“序幕”,是第一章《山河祭》的必要铺垫;而《山河祭》的核心段落,是那篇“悲夫!悲夫!”“天怒!天怒!”的配乐诵赋。我总以为,昆曲的衰落是早于清廷衰亡的现实。自李自成将朱由检逼得吊上煤山的小树,昆曲的浅酌低吟就渐渐让位于秦腔的高吼酣唱。此后入关建立政权的清廷更是在皮黄、秦腔的杂糅中拿捏出后来的京剧。编导者选择“戏中戏”的方式表演昆曲《牡丹亭·惊梦》片断,其实是选择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意象,是以杜丽娘“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的“惊梦”来喻示大清王朝的国破梦惊。与偏鬟游园的杜丽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位披发问天的义士愤吟悲诵《山河祭》:“……列强入室,赤县刀俎……金瓯由其践踏,九州任彼屠戳。社稷丧权蒙耻,庶民积贫受侮……”那边是耀武扬威,这边是割地赔款;妥协的是清廷,不屈的是民众——是剪去长辫的民众,是擂响宫门的民众,是振臂呐喊的民众,是成仁慷慨的民众……正是不屈的民众,谱写着“断井颓垣”废墟上的曙色:“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三、我已踏着露水、借着最后一颗星星照引而来!
[NextPage]
一曲《曙色》,“走过长夜,走过坎坷”,从1840年唱进了1921年,你不能不佩服编创者们神奇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概括力;接踵而至的第二章《热血赋》浓缩了1921年至1949年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进程。看着这一章的一个个场景,看着《点燃朝霞》、《长征路上》、《为了母亲》、《打过长江去》、《纪念碑》和《共和国的名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艾青的诗作《黎明的通知》,诗中说黎明“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星的照引而来”,黎明“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用草和露水所渗合的声音”,还“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请看我们的舞台上,在《长征路上》一段,伴着“雪皑皑、野茫茫”辽阔的音域,是6位跋涉中的战士,在一种运用特殊手段实现的定位表演中,战士的体态随狂风疾雪大幅度俯仰,而手中的红旗却浴雪迎风坚定地前行——长征跋涉出一个艰苦卓绝的黎明。又如在《纪念碑》一段,这是根据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撰碑文谱曲的交响合唱,只见指挥步入台中,舞台的暂时“间离”恰恰使之与剧场形成一个更大的舞台,歌声始而鼓荡胸臆,继则回绕会堂,最后是响彻苍穹——永垂不朽的人民英雄装点出一个前程锦绣的黎明。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共和国的名字》一段,在这段情景表演中,开国大典举行之际正逢我军某部南下激战之时,高举报话机的接线员为让全体战士听清共和国的名字而中弹牺牲——从他那被子弹洞穿的胸膛上,流出一个带血的黎明……
四、伟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正向我们飞奔!
第三章《创业图》在《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中神采奕奕地亮相,把我们带到了郭小川的诗境之中,带到了他的《向困难进军》中:“我要号召你们/凭着一个普通的战士的良心/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向困难进军!……困难的背后/伟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正向我们飞奔。”其实,这一章还让我联想起郭小川的《投入火热的斗争》:“……嬉游的童年过去了,于是你们一跃/而成为我们祖国的/精壮的公民。也许你们心上的世界,如蓝天那样/明澈而单纯,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创业图》一章有6个场景,除第6个场景《沉思与选择》外,基本上都让我们联想到郭小川诗歌的激情与意境。以诗境来演绎史迹,正是史诗的追求、史诗的品质。《创业图》的第一、第四和第五这3个场景是歌舞,分别是《我们的田野》、《学习雷锋好榜样》和《大漠深处》。“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歌声中,挑担甩辫的姑娘穿梭往来,像长空掠过的行行雁阵;“学习雷锋好榜样,工作热情高万丈,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歌声中,排列方整的孩童在女兵辅导员的带领下学唱歌曲,像苗圃绽放的朵朵花卉。两支歌舞所具有的鲜明对比性,让人们明显感受到豪情向激情的传递。与这两支“老歌新唱”有别,讴歌科技工作者的《大漠深处》作为原创作品显得别出心裁且独具匠心。歌曰:“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摇着那驼铃,听着那鹰笛,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穿插在歌舞场景之间的,是舞蹈《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赛跑”作为女子群舞,以纺织女工和织布机双重形象的转换来构成,众多舞者整齐划一的节奏性律动不仅体现出动态形象的魅力,而且升华出“用火红的青春编织伟大的共和国”的意蕴。
五、历史在选择中国,中国在酝酿改变!
结构《复兴之路》,至少有四大难点:一是自1840年以来169年的大跨度,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结构建党前的80年,三是“文革”十年将如何表现,四是如何艺术化地概括改革开放30年需讴歌的种种“精神”。关于第一个方面,由于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次革命”的重要论述(即“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新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很妥帖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关于第二个方面,编创者仅用4个场景就完成了《惊梦》到《曙色》的迁延,核心部分是《山河祭》的吟诵,一场推翻帝制的革命由一支《辛亥童谣》带过,喻示其妇孺皆知深入人心。而关于第三个方面,编创者们的艺术思考已上升到政治智慧的高度。请看这篇题为《沉思与选择》的配乐诗朗诵:“如果不是为寻找历史是在哪里转弯,如果不是为寻找民族复兴新的起点,谁还愿意揭开往日的伤口,谁还想回首那曾经的劫难。大地说,那10年她很累很累,因为她的上空有一个沉重的云团;天空说,那10年她很苦很苦,因为她的眼底有一场不停的动乱。小草惊奇地问,参天大树为啥还会折断?田埂不解地说,杂草怎么比麦苗还光鲜?……迷了途的马儿,在大野上嘶鸣;飞散了的孤雁,在苍天里呜咽;恸哭后的民族开始思索,思索那已经走不下去的道路,能不能峰回路转……”实际上,类似这样的政治智慧,在史诗中还有多处呈现,比如以银幕书写的方式、跑片的方式,写下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写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护法运动的一系列失败,写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的一系列共产主义活动,写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写下粉碎“四人帮”以来的一系列“闪光的记忆”……直到我们当下共和国六十华诞的盛典!又比如用毛泽东同志的同期声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振聋发聩地宣告:“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邓小平同志的同期声在《沉思与选择》这一场景中取得了同样振聋发聩的效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NextPage]
六、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看《复兴之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比较。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复兴之路》中原创歌曲所占比例似乎大了些,似乎不如《东方红》中的曲目那么有“耳缘”且那么能叫人共鸣。其实,这也正是《复兴之路》创作的困难之处。与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东方红》的创作相比,当前的舞台科技有了难以言说的飞跃,由之构成的亮点在《复兴之路》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但与革命战争年代激扬斗志、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奋发豪情相比,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选择的多样性与个性色彩更加浓郁,流行的时尚很快被时尚的流行所取代——《一无所有》、《跟着感觉走》、《心太软》、《好汉歌》……虽然会有“耳缘”但却未必会有共鸣。这也是我们前述第四个方面的难点。因此,第四章《大潮曲》对编创者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的本质在于,我们有着太多“闪光的记忆”但却太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音乐艺术的写照。当《大潮曲》涌动时代大潮时,我们才深深品味到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价值。正是这支耳熟能详的歌曲在今天成为我们翻开历史新页的标志。这一章有太多需要“记忆”的场景:以《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农村改革的满目生机后,又以《城市风景线》表现农民工的都市建设生活,然后是表现“九八抗洪”的《不可战胜》,表现港澳回归的《永世不忘》,表现两岸亲情的《海峡愿景》,还有表现“神州七号”的《遥望我的蓝色星球》、表现汶川抗震救灾的《呼唤》和表现北京奥运的《百年梦圆》……只要看看这一章每一场景独特的艺术处理,你就能想象编创者们难以量计的艺术艰辛:《城市风景线》是又一出“戏中戏”,在舞台(工地)看电影的农民工乘“跑片不及”的瞬间演出了一场精彩的“影戏”。《海峡愿景》形成了台湾词作家庄奴和大陆词作家乔羽的“对歌”,这首由李白《静夜思》引发的“对歌”,表达了“共享明月光”“两岸共长久”的愿景,同时由众多女舞者躺地屈腿所造“沙滩海浪”之境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百年梦圆》用小号独奏、钢琴伴奏吹响奥运主题曲《我和你》,以丰富的多媒体资料的映放,表现出当下中国的国际视野和开阔襟怀!其实,这一章中的《不可战胜》和《呼唤》本身就是由大手笔处理的艺术对比:一边是恢弘磅礴的“生命守护生命,红星压倒洪峰;惊涛骇浪踏在脚下,中华民族不可战胜”;一边是细致温馨的“我在呼唤你,你一定要听到,哪怕你远离生的希望,也要让你回到爱的怀抱……”
七、寻找、锤炼、凝固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的“经典表情”
第五章《中华颂》,在我看来其实是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尾声。尾声中,我们回眸《闪光的记忆》;尾声中,我们共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家园;尾声中,我们高扬光荣、亮丽、理想、豪迈的旗帜;尾声中,我们感念祖国母亲的恩泽,我们与母亲祖国一道走向复兴……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想起了总导演张继钢在接受任务后一个清晰的理念,这就是“寻找、锤炼、凝固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的经典表情”。就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而言,把169年切割成4个时段并非难事;将这4个时段命名为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也不困难;确定每一章的重大历史节点似乎也不用艺术家们过度费心……总导演张继钢和他的创作团队们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寻找到重大历史节点的“经典表情”,这也就是艺术家审视历史节点的独特视角;其次是为这“经典表情”寻找到独特的艺术样式,它包括独特的艺术形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第三是建构起“经典表情”的有机整体性,包括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形象要素的层叠性和结构关联的逻辑性等等;第四是在“经典表情”中统一起艺术家的历史感触和历史学家的艺术观照,统一起政治家的文化思考和文化学者的政治理想……正是上述方方面面的完美呈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不仅是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厚礼,而且是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精品力作!作为一份厚礼,《复兴之路》更描绘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景“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胡锦涛总书记的同期声在舞台响起,观众再度与演员融为一体,一起歌唱祖国,一起歌唱复兴!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