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将于9月20日-10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13场。19日晚,张继钢率领3200人的演职员团队顺利完成了首演前最后一次带观众彩排。精彩、震撼、大气、感人……这些词语都不足以表达观众心中感受。谢幕时,全场起立鼓掌、挥手,久久不愿离去。歌唱家彭丽媛等动情演唱,为献礼国庆做最后排练。
舞台技术手段丰富
《复兴之路》是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与之前的《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相比,都是选择1840年为讲述起点,但《复兴之路》的历史跨度更广阔,涵盖了169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时代在进步,舞台技术手段也更加丰富、成熟。50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和几十台投影仪将多媒体画面从舞台一直延伸至剧场左右两侧,营造出180度视觉享受。威亚技术应用在白衣少女跨越山川、两岸直航、神七宇航员太空行走等多个画面。合唱队所在处——倾斜45度的环形坡面像巨大手臂环抱舞台。在表现2008北京奥运部分,这部分舞台又恰好成为多媒体的承载,瞬间变身鸟巢。此外,还有一部分合唱演员则被“镶嵌”在剧场左右两侧的墙体内,采用了商场橱窗式的舞美设计。有观众感慨:“这可真是环绕立体声啊。”
“讲述者”融入情景
整台演出不同于一般歌舞晚会,没有主持人报幕,由田华、陈铎、高明、鲍国安、瞿弦和等“讲述者”融入情景表演,串联起169年间的那些重要的历史节点。《海峡愿景》的讲述者是田华和陈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远远相隔的高处,望着一轮圆月。思乡、思亲之情通过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诗句穿越海峡。约两百位舞蹈演员用她们腿、膝、脚变化,变换出波涛、浪花。《复兴之路》在涉及文化大革命这十年历史时,采取了不回避不渲染的态度。用“讲述”和乌云表达压抑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渴望。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忘不了那些英雄的名字。500平方米的LED大屏幕上,铭记着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极具五六十年代播音音色的广播,让许多上了年纪的观众会心一笑。
编导理念创新多彩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新中国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汇集了各种舞台艺术手法,和更多创新理念。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第一章《山河祭》中在表现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时,就先带给观众一个美不胜收的昆曲《惊梦》,让全场发出惊叹声。随着巨型圆镜破碎,熊熊火焰烧遍整个舞台,一个个写满不平等条约的卷轴从舞台上空展开,利用戏剧张力将演出推向一个高潮。在表现2008北京奥运片段,没有再次使用人海战术。小号独奏《我和你》,LED大屏幕闪过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以及赛场上的精彩画面。在第五章《中华颂》,集中展示了各民族大团结,喜迎祖国60周年华诞。舞台中央360个各族男女青年互相依偎着,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转台开始在星光下转动,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在我们眼前掠过。蒙古族、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壮族、藏族、朝鲜族代表,展示了特色歌舞,表达各民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老歌新曲交相辉映
交响合唱贯穿演出,显得大气雄壮。主题歌曲《我的家园》、《致祖国》、《走向复兴》是全新创作的作品。演出中也穿插了不少熟悉的旋律。雷佳在金色的麦浪中唱起《希望的田野》、韩红穿着朴素的白衬衫再唱《我们的田野》。王丽达则变身音乐老师,拉着手风琴教孩子们《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第四章《大潮曲》中表现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蔡国庆和黑哥们组合演唱的《打工谣》很时尚,融入了RAP元素,舞蹈演员的表演则与灯光配合,上演了幽默的真人版皮影戏。谭晶、彭丽媛、毛阿敏、殷秀梅、阎维文等歌唱家的演唱串联着各各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彭丽媛演唱的《曙色》展示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黑暗中的中国带来的曙光。而毛阿敏则唱出了512大地震中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阎维文和殷秀梅手捧鲜花唱响《致祖国》。此时观众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当全体演员合唱《走向复兴》时,观众们更是一边击掌打牌子,一边试着随音乐哼唱。
观众激动 好评如潮
谢幕时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们高唱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熟悉的、激动人心的旋律再次回响,观众们涌向舞台前方,和演员们挥手、祝贺。直至舞台灯光熄灭,观众们仍久久不愿意离去。观众们对这台演出一边倒的好评。讲到观后感,用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感慨万千”。观众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洪救灾”、“抗震救灾”、“各民族欢腾迎接祖国60年华诞”等都是给他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而这些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凝聚力。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