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2003年该剧在上海大剧院连演53场均爆满。昨日,制作方再次来沪把美琪大戏院变成“猫窝”,杰里科猫族舞会令人们再次全情投入。
由英国“原装进口”的“垃圾”堆满舞台——按照猫眼中的尺寸被放大了的牙膏皮、碎碟子、废弃的汽车等一应俱全。开场前,灯光暗下,七八只“猫”从观众身边经过,或许你还会发现有一只猫爪搭上了你的肩膀——演员以这种方式拉开了舞会的序幕。
《猫》的剧情极其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舞会,众猫们会在这盛大的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被遗弃的格里泽贝拉已离群多年,发誓要回到家族里;摇滚猫的雄姿惹来母猫们的大声尖叫;突然警笛声大作,邪恶的猫麦克维第大摇大摆地来了……编导们花费了大量精力为不同性格特征的“领袖猫”、 “摇滚猫”、“富贵猫”等度身定做了各色音舞符号。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凝重华丽的芭蕾舞、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一应俱全,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科舞会”,更是激情澎湃,场面宏大。
然而,即便你熟知剧情,演员出色的表演和台词的细腻入微仍然会让你对这场演出目不转睛。比如那对自称臭名昭著的小偷猫,不但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特殊生动的声线,而且有芭蕾演员的舞姿以及杂技演员的身手,引来全场热烈掌声。而猫有三个名字这样的预设,立刻把观众带到了一个个性格迥异的猫的生活情境中去。
同时,“猫”和观众的互动也一直延续,中场休息时,“猫”在观众席中爬来爬去,有只小猫还用中文唱出《回忆》,让人感到意外的亲切。
据悉,此次来沪的演员多来自英国本部和澳大利亚,和上次来沪的南非演员都是属于真正好公司的签约巡演团。而之所以选择美琪剧院,则是因为剧院的大小和风格与百老汇的剧院非常相似。
舞台上,250多套“猫服”逼真地绘出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皮毛花纹,像真的皮肤一样贴在身上,而那一张张与身份相符如京剧脸谱一般浓墨重彩的猫脸,配上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活脱脱地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们展现——整个舞台就是要猫来闹腾,要人来偷窥、来互动,没有任何思考性的包袱,有的只是轻松的娱乐。
以对猫的个性化包装取胜
《猫》剧其实来源于一个不具备任何卖座条件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直到已故诗人的遗孀将那些没有发表过的诗和故事呈现给韦伯,有了这些信息,尤其是“魅力猫”的故事,令韦伯隐约觉得似乎可以连贯成有头有尾的戏剧。
据说,当年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临近,导演仍觉得整部剧没有高潮。韦伯花了整整一个晚上,重新写了一支曲子,第二天在排练室的钢琴上给导演弹奏,导演听完后,立刻对旁边的人说:“我请你们记住现在的日子和时间。因为你们现在所听到的,就是下一个能称为传奇的乐曲。” 这支曲子就是《回忆》。它出现在剧终:那只曾经光彩照人而今却邋遢无比的格里泽贝拉对着月光《回忆》往昔,打动了在场所有猫族成员,被选举升上天堂。
该结尾无疑是全剧最令人动容的一笔,但亦不能令整个剧本有跌宕起伏的戏剧矛盾。所以毫无疑问,《猫》剧完全是以对猫的个性化包装取胜,这其中包括富有新概念和充满能量的舞蹈以及故意散播的神秘气息。又因为争抢被派到九重天上获得新生的名额,所以每只猫必须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很明显,整个剧就是一个“散装”的音舞集合,被一个简单的童话式的理由“粘连”在一起。
而这种“散装”的、可以独立成章的音乐舞蹈恰恰也使该剧得以灵活伸缩,便于巡演。因为删除哪一段,都不会有断裂之感。比如有时候一首独唱歌曲会由不同的猫来唱,有时候,一些剧情完全被删节。当然,大多数时候这样的修改都是小幅度的,而猫王国整体上炫彩的风格(他们的制胜法宝)从不会有丝毫改变,就像该剧的那句座右铭——“现在及永远”。
然而,虽然说《猫》就是以对猫的个性化包装取胜,但这种个性说到底也是由人来表现的。没有好的演员,有再好的舞美、服装也是白搭。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