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桃李杯”赛在沈阳圆满落幕,过足瘾的沈城观众不由发出这样的慨叹:“嘿,这才是精品舞蹈!”
“今后再疯狂热衷于港台歌星,似乎有浅薄的成分在其中”——“桃李杯”赛提高了市民的文化品鉴力
首次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桃李杯”赛各项比赛均向公众售票,并义演三场。观众在畅吮舞蹈艺术的汁液后获得的最大收益莫过于自身文化品鉴力的提高。
调查表明,“桃李杯”赛前,提起舞蹈,多数观众首先想到的是“国标”,其次是芭蕾,再后可能就是秧歌了。而通过本次比赛,成千上万的沈城观众知道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等等。机关干部刘烁向报社投稿,畅谈古典舞的观感。此外,群舞的独特魅力更让观众大呼过瘾,观众于莉看过民族民间群舞第一场决赛后认为,“民族民间群舞是本届比赛的最大亮点,《女儿花》《姥家门口唱大戏》《翻身农奴把歌唱》等各个叫绝,各保个儿都能上央视春晚!”
“如果天天有,就天天看。”——“桃李杯”赛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位
古语云,“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好爵”是古人对良好生活的一种期待。不管怎么说,高尚的生活品位一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健康的精神生活。炫目的舞台灯光,精致的道具,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不可置疑,舞蹈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开幕式上的舞蹈《书韵》,正是舞台灯光的衬托,使舞台环境与运动着的演员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移动着的精美画面,犹如一个蓝色的梦境,熏陶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东北师范大学的群舞《汉宫秋月》,把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融合到舞蹈之中,情节性极强,似乎让人感觉身处电影院。而其深刻的内涵,又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史书,查找历史上“汉宫秋月”的相关链接。市民“小虫”在网上留言:“如果‘桃李杯’天天有,就天天看。”
“学习舞蹈不容易,唱歌能假唱,跳舞咋假跳?”——“桃李杯”赛提高了社会对舞蹈艺术的尊重感。
“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这恐怕是每一位观看者的心声。参加本次“桃李杯”赛的这4000多名选手,每个人在舞蹈事业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有多少,没有人计算得清。“辽芭王子”吕萌演一场《二泉映月》,共要旋转一千多圈,谁与争锋?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表示,“专业舞蹈演员都是从小学起的,非常艰苦,尤其是学芭蕾舞的,更艰苦,常人难以估量。所以舞蹈演员在生活中很低调,因为他们平时训练、比赛太累了。”
无论是美国恒达舞蹈学院,还是加拿大杨小花民族舞蹈学院,万里迢迢来沈参赛,体现的都是对艺术的尊重,对舞蹈的热爱。所以演员出场前都有一个特点:只要没上场就在后台练个不停,成为一道风景。
“一提看演出,首先想要票”——这是多数人的习惯。“桃李杯”闭幕后,一位观众说:“学习舞蹈不容易,唱歌能假唱,跳舞咋假跳?我今后看舞蹈一定要花钱买票,咱要对得起艺术,要对得起人家的劳动。”
(实习编辑: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