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每一块石头都会唱歌,连蝴蝶拍翅膀的声音都是节奏,谷子拔节的声音都是旋律。”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让人第一次领略到“原生态”的震撼力,最近,蛰伏两年多的她又提出“衍生态”的概念,编导并领衔主演了一部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并将于6月4、5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衍生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再想象
据了解,《云南的响声》缘起于杨丽萍在云南采风期间偶然发现的一种鼓。
那是在还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时代,人们用巨大的原木纯手工制造的巨型乐器,最大的有3米多高。她不惜一切代价,历时9个月,花费不菲,收集这些散落在外的大鼓,终于牛拖马拉,几经周折,把几十面大鼓从中缅边界热带雨林的众多部落里拉了回来。此次这些大鼓都会呈现在观众面前,整个演出也将围绕这些大鼓展开。
整个演出分为“序·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 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等8个部分,邀请到同为云南人的万里担任音乐总监。
《云南映象》提出的“原生态”概念,风靡全国已多时,此次杨丽萍又推出“衍生态”全新概念。她解释说,所谓“衍生态”,是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再想象,把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演绎出来。《雀之灵》里的雀舞,《藏谜》中的荷花度母舞,都属于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更具观赏性、艺术性。
“孔雀公主”首次演孕妇
有别于《云南映象》用乡土歌舞展现云南民族风情,《云南的响声》的一大亮点是用最原始的民间乐器表现最质朴的云南声响。比如,民间艺人手中一个不起眼的乐器,模拟出云南原始丛林中的水声、风声、雨声、雷声。除了天地万物发出的声音,舞作也将表现生活在云南大山里的人们的声音,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其实这里面的声音人们平时都听过,演出把它们集中起来展现在舞台上,不论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只要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几乎都被当成乐器来演奏。被搬上舞台的云南民族乐器有几百件之多,其中声音有三四百种。” 杨丽萍介绍说。
据透露,杨丽萍将在整个演出中呈现3段舞蹈。第一幕,她将扮演一个临盆的孕妇,在祭坛上独舞,全村的人都聚拢过来,载歌载舞地为女人“催生”。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