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学作品往往是写语言。杜文娟的语言常常一针见血,利落干练地描摹出自我内心意在表现的主题主旨和情感理趣。重要的是,这样的语言并非人为的暴力和变形,而是在尊崇语言诗意传达上,四两拨千斤般地对语言驾驭和控制,拿捏和赋形。这样的语言是穿着一层羽翼的,是会情感共鸣和哀怨温婉地叹息和呼吸的。故此,她的语言质感丰盈,有肌肤感和水嫩感。
多年的创作体验,令她的语言荡涤了女性的铅华和俗世的浮华之气,马不停蹄地游走,在雪山、在草原,膜拜着生命的坚韧和伟大,讴歌着散落在大地缝隙里一个个即将遗失的传奇,个人的、民族的抑或属于人类整体记忆的传奇故事。这些苍老的传奇,这类英雄集体的华丽登场,杜文娟来不及思索一二,便在文本的精神世界浸染上了一股英雄正气,使得作品大气庄严轩然。但是,杜文娟依然留存了女性作家固有的抒情性和诗意浪漫。
《祥瑞草原》史诗宏伟的叙事下,沿袭了杜文娟报告文学的一贯风格,即断片叙事和散文化及哲理思辨的结合。轻巧轻松轻快地叙事张力,是作品的语言和格调特色。杜文娟淡淡的叙说,大写意的刻画,并没有使出浑身解数和满身力量对作品显示自我的威力,而是与作品平等地对话交流。杜文娟的创作是轻盈妙曼的,她有女性的细腻语言词库,有着丰厚的一线创作经历,有着成熟的生命情感体验,为此,恰到好处的书写,平均着力的布局,使得杜文娟的作品读着流畅,读后令人思索和回味。这缘于她以少胜多、游刃有余的语言技术魅力。
语言的闪光只是冰山的一角,杜文娟的文本则是厚重和动人的。在《祥瑞草原》的第一章“风险勘探有多险”和第二章“祥云和风”的前半部分,杜文娟呈现的是一个创业的领导集体。可能这样的写作内容并不讨好,可是,步入作品中,尤其是散点透视的人物塑造手法,急促且无缝衔接的断片故事,让受众没有官本位的考量,反倒和着鄂前旗的施政者共同为繁琐耗人的工作量捏了一把汗。感同身受,是杜文娟创作此类作品的一个长处,她总是巧妙地将无关的情感,通过人性化的细节和不被察觉的情感构建,使得读者悲苦着作品中人物的悲苦,欢乐着作品中人物的欢乐。这部分作品不是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因为,杜文娟同样揭露出了行政审批的繁琐性和复杂性,行政命令、行政指导和实际工作的严重出入和脱节。
《祥瑞草原》的后半部分,则是创业个体的集中展现了。这些在鄂前旗的土地上或挥洒激情、或坚实守望、或传承草原文化、或科技兴旗的一个个形象以及他们丰富多彩的个人际遇,有如草原穹空的璀璨明星,照耀着鄂尔多斯大草原,装扮着百废待兴的鄂前旗。至此,一个遥远的鄂前旗,一个马兰怒放的草原,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一座城、一群人的创业历史,渐趋清晰了,也明朗化了。
杜文娟的胸怀和大草原一样宽广,我想,今后她定会再次哼唱着草原回旋往复的悠扬长调,吮吸着马兰花的清香,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因为,她是不老的游吟诗人。
(实习编辑:白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