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感悟人情人性之美

2015-01-19 10:33:07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曾凡华

   

  那年秋天,满城飘着桔柚香的宜昌,在我脑海里定格,而赵红继是被我定格的宜昌人物之一。
 
  第一次遇见他,是在长江边上一个桔树掩映的部队干休所院子里——广州军区在这里办创作学习班,他是学员,我是来这里挑稿子的《解放军报》副刊编辑。碰见他时,他正在院子一角的望江亭里看书。因此,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个读书人。几十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在读了他这部散文集之后,更觉着当年我的判断不虚。
 
  红继出生于中原一个贫寒的农家,童年的那些耕读生活,在这个集子里多有表现。我这里用“耕读”二字,不是指他的家学,他袓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在他还是懵懂孩提时,就在共和国那场大饥荒中离世。“父亲可能就是在春暖花香时节与我们告别的。浮肿的身子就是躺在西屋南间的一张破旧的木床上咽了气的。”他写道,“人们好像都特喜欢春天,万物复苏,满眼飘绿,花儿朵朵惹人疼爱。迎春踏青,拍照留影,无比惬意。但50年前我怕春天,有一句话说的就是春天,这句话叫‘青黄不接’,意思是上年的粮吃完了,当年的粮还没收割。饿死人都集中在这个可爱而又可怕的季节里。”他的这些童年的特殊感受,不是一个“苦”字就能涵盖的。
 
  红继的“耕读”是与他就读的乡间中小学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文言文启蒙,就是从“右派”胡老师那里得到的。其散文《灰色记忆》十分生动地记述了他在“文革”那个特殊的时代,是如何获得书本知识的。从一篇《触龙说赵太后》的课文,折射出他少年时期不同寻常的“耕读”生活。文字简洁而富内蕴,读之令人感叹不已。这一类乡情散文还有《娘的眼泪》《家的概念》《故乡的土地》等。
 
  本集另有一部分写异国他乡的散文,也是很有情调的。其中如《从华盛顿到旧金山》《发生在美利坚95号高速公路上的故事》《比利时一瞥》等篇什,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写出了世间所共有的人情人性之美,似在不经意间,就把那位韩国姑娘的善解人意、美国警察的勤勉尽职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大概得益于红继的小说功底。我读过他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细密处,很有些功夫。
 
  以个人所见,我更喜欢或者说是更欣赏红继这部集子里的那些精短的哲理散文,或可称之为哲理随笔。无论是《孤独》还是《闲话女性》,无论是《距离,爱情的保鲜膜》还是《幸福是一种状态》,都闪烁着红继式的独到的思想光芒。他的这些哲理随笔,没有装腔作势的说教口吻,而是放平了身段,以谈心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特别可贵的是,他往往从自身的一点感悟入题,将人生的一些大课题,作一种个性化的处理,加上笔端带了感情,文章读起来就亲切多了,不但能入眼,且能入心。我以为这是为文的大境界。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