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出才子,我曾在读到诗人张况的新古典主义诗作后感慨。
诗人张况,年少气盛,特立独行,持才交友,风流倜傥,朋友间相处,总是以笑脸回答各种难题,是个心里装得下事的诗人。
这些年,他的新古典主义作品《诗意三国》 《唐朝》 ,还有写历史人物的系列作品,都在诗坛引起好评。我以为这是一个才子从胸中溢出的酒墨,有文气也有酒香。
广东省作家协会也慧眼识君,2012年到北京开了规模宏大的“广东新实力”推介会,被推出的广东精英中唯一的诗人就是张况。在这个会议后,我知道张况还有更大的野心,完成一部8万行近150万字的《中华史诗》 。
诗坛上有野心的人不少,吹破牛皮最后显出江郎才尽的悲摧人物更多。因此,我曾对张况的这巨大野心抱有保留态度。但佛山这个地方真是灵秀之地,张况在这里以书法、文章和美酒打发寻常百姓小吏岁月的同时,以十三年的坚韧,呕心沥血完成了8万行的《中华史诗》 ,此巨著史诗分三大卷共十九章,上溯远古神话,下至最后一个封建大清王朝。他不是用韵文重写历史,是用写中国《荷马史诗》的野心,以《史记》司马迁为高标榜样,让自己的灵魂重游中华历史长河,重新盘点重大事件,再次相逢那些叱咤风云的中华精英与枭雄,与他们唱和呼应,也与之交锋评说,他以诗人的灵感“让沉默的石头开口说话” ,他以诗人的激情唤醒“一条河与一条江的呐喊” ,当摆在我们面前这8万行的长诗如一个巨大的军团站在那里,我感到这十三年的岁月,对于张况是一场持久的征战,重新经历开拓与征伐,经历阴谋与政变,经历梦想与毁灭,经历涅槃与新生,与历史同在,与一个伟大的民族同行, 8万行长诗是张况的中华文化长卷,可歌可泣,无论如何,这或许会成为中华文明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张况所著《中华史诗》已由花城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其中三卷本《史诗三部曲》 。三卷包括《大秦帝国史诗》 《大汉帝国史诗》 《大隋帝国史诗》三部长诗。 《中华史诗》篇幅宏大,诗人用8万行长诗,重新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而自豪的历史,而这长征式的神曲,自始至终都由诗人亲自带领读者去看去想去重新解读:“秦:铁腕版图或跋扈文化大一统” ,“西汉:龙行虎步的帝国荣光” ,“东汉:洋葱头帝国虚弱的内核” ,“三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花鸟册页” ……读到这样的朝代描绘,读者能感受到诗人胸中另外一统江山的绚丽斑斓风貌。首先,这部长诗所显示的史诗风格是中国的,是当代的,更是张况的:“酒足饭饱的始皇嬴政/业余喜欢带上大小随从/以公费旅游的考察方式/到新张帝国的各地巡游/他极为铺张的烧钱行为/迷失了乱花公款的持守/阳光下兑水的官方数据/被娱乐化的结晶封死……面对这满目大好河山/始皇帝抑制不住激动/他喜欢到处题字勒石/好将霸业统一的威名/嵌进世人挑剔的眼帘……”我抄下这样的章节,读者会感受到“中国的当代的张况的”史诗风格。这种风格一是中国的,张况在文坛西风东渐的大气候中,坚持新古典主义写作,让他有了定力,这个定力就是他认定自己的写作使命是承续中化文脉;这种风格二是当代的,张况以当代精神和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因此在浩若瀚海的描绘中华历史的作品中,能够有新的坐标和地基;这种风格三是张况的,在当下的中国诗坛,尽管张况的作品,不是最先锋,也不算最精致,但自新古典主义以来,张况笔下的气势宏大,气象万千,纵横恣肆,心驰神往,很难找到相似的诗风。
《中华史诗》以历史为经纬,编织出一幅幅气象不凡、风起云涌的奇绝画卷。同时,又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大百科全书式的奇书。在这部长诗中,诗人不仅重新展示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非凡人物,而且还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历代的法制体系、不同朝代的社会问题、疆域的开拓与外交、国家与社会的人伦结构、思想与宗教、宗法制度与宗亲血统伦理、文化特色与哲学、市井与商业消费、民族精神与民族融和、科技与艺术的进步演变等等,这些显示了诗人较为扎实的国学修养。这样的“百科知识”有诗人的判断,更有诗人的思考的意趣火花,而对于封建帝制的议论与哲思更显出诗人思想的力度:“一次性买断产权的帝业/靠压近感威慑刚需住户/那升级后无解的民心方程式/困扰着帝国凶狠暴利的月供……”读到这样有力度同时又深入浅出的诗句,会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
《中华史诗》的史诗架构和它百科全书式的广博深厚,使我们想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这部史诗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以史为鉴” ,思考我们在复兴中华的进程中的现实。在对外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文坛上浓重的以西方主流文化为标杆的思潮,让诗坛一方面有了开放多元的格局,另一方面妄自菲薄,甚至装腔作势的“二毛子”之流,也让诗坛有了PM 2 . 5般的雾霾。张况能以开放的视野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与文化,以自信的努力书写文化的历史长卷,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的复甦,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果。
(实习编辑:白俊贤)